地名:搬口村 | 隸屬:搬口街道 |
區劃代碼:411602009201 | 代碼前6位:41160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搬口原稱搬罾口。明末清初,從山西洪洞遷來張、侯兩姓人家,在此定居,漸成聚落。當時村西北有回龍寺洼,村西邊有白馬溝和流沙河交匯,經常發生河水泛濫,積水滯泄,群眾就在這里用搬罾網捕魚,號稱“魚網八百面”,天長日久,附近群眾習慣性地把該處村落稱為“搬罾口”,后來簡稱搬口。
基本介紹:
搬口村是河南省周口市示范區搬口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411602009201,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11602。郵政編碼為466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394 ,車牌號碼為豫P。搬口村與楊寨村、沈樓村、賈寨村、梁寨村、毛寨村、朱莊村、李樓村、西趙村、葛灣村、文莊村、郭莊村、張寨村相鄰。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淮邑城鄉八十八保。
后改保名牌,屬淮陽縣第六區搬罾口牌搬罾口鎮。
1949年屬淮陽第十轄區。
1953年8月屬搬口鄉。
1958年屬搬口鄉人民公社,設張寨大隊。
1983年屬搬口鄉,設張寨村民委員會。
2004年9月搬口鄉劃歸川匯區。
2005年10月屬川匯區搬口街道。
2010年11月25日由東新區代管至今。
周邊相關:
搬口村附近有太昊伏羲陵景區、周口關帝廟、老子故里景區、鄧城葉氏莊園、鹿邑太清宮等旅游景點,有項城白芝麻、淮陽黃花菜、顧家饃、槐山羊肉、槐山羊板皮等特產,有泥泥狗、太昊陵廟會、太康道情戲、鄲城泥塑、王氏燒酒釀造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