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江橋蒙古族鎮 | 隸屬:泰來縣 |
區劃代碼:230224103 | 代碼前6位:230224 |
行政區域:黑龍江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黑B |
長途區號:0452 | 郵政編碼:161000 |
轄區面積:約265.3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9萬人 |
人口密度:約5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街道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街道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先進村 | ~200 | 村莊 | 先進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保隆村 | ~201 | 村莊 | 保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齊心村 | ~202 | 村莊 | 齊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胡勒村 | ~203 | 村莊 | 胡勒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艾倫村 | ~204 | 村莊 | 艾倫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臨江村 | ~205 | 村莊 | 臨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江橋火車站而得名。屯北嫩江上有座木橋故名江橋。
基本介紹:
江橋蒙古族鎮位于泰來縣北部,距縣城48公里,地跨東經123°37′至123°48′,北緯46°34′至46°49′。西與內蒙古扎賁特旗接壤,東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隔江相望。轄6個行政村,總人口2.2萬人。是泰來縣重要的畜牧業、旅游業、商品糧和漁業生產基地。“111”國道和平齊鐵路貫穿南北,嫩江干流流經本鎮,南至哈爾濱,北至嫩江縣,交通十分便捷,是進入內蒙扎旗等地的交通轉運站。
江橋蒙古族鎮資源豐富,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具有很高的開采價值。嫩江干流水域廣闊,盛產“三花五羅”、鯰魚、鰱魚等,味道鮮美,遠近聞名,年產魚500噸以上,漁業開發極富潛力;有水稻面積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江橋蒙古族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原稱“哈拉爾嘎”,蒙古語“黑色崖子”之意。
屯北因嫩江水流沖擊形成一陡崖,崖上樹根、草根等經水沖刷,久而久之則成為黑色,故名。
1913年11月泰來設治后,哈拉爾嘎隸屬第三區,1927年5月改隸泰來縣第四區。
東北淪陷后,1936年為第四保,1938年3月改稱江橋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2月設置第六區,1955年6月改為江橋區。
1956年4月,并村劃鄉,設置江橋、豆海兩個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