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寶鄉 | 隸屬:賓縣 |
區劃代碼:230125210 | 代碼前6位:230125 |
行政區域:黑龍江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黑A |
長途區號:0451 | 郵政編碼:150000 |
轄區面積:約32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8萬人 |
人口密度:約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三岔村 | ~200 | 鄉中心區 | 三岔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民生村 | ~201 | 村莊 | 民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寶豐村 | ~202 | 村莊 | 寶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民祥村 | ~203 | 村莊 | 民祥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幸福村 | ~204 | 村莊 | 幸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元寶村 | ~205 | 村莊 | 元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寶山村 | ~206 | 村莊 | 寶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泉子村 | ~207 | 村莊 | 大泉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三寶寓意為多寶多金意思,象征著人們美好愿望。
基本介紹:
三寶鄉位于縣城東南,東鄰光恩、常安,南與尚志縣接壤,西接新立、平坊,北靠賓安、經建。鄉政府駐地三岔河屯(原名潘家屯),距縣城20公里。三岔河是抗聯活動的"紅地盤"中心區。1934年春抗聯三軍聯合當地武裝,迎戰日本討伐隊,組織了"三岔河之戰",給日本侵略者以重創。
1943年,設三岔河村,后與元寶河村合并為三寶村。1946年1月改稱三寶區,1949年6月改稱第十區,同年10月改稱第十一區,1950年7月改稱第十三區。1956年春,劃小鄉時,由十三區劃為和平鄉、元寶鄉,1958年3月合并為三寶鄉。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三寶鄉。
全鄉南北長,東西窄,南部群山,北部丘
歷史沿革:
清末民初,三岔河一帶分屬賓維區和賓風區。
東北分屬賓維區和賓風區.東北寶河村合并為三寶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設置三寶區。
1949年10月改為第十一區。
1950年7月,改為第十三區。
1955年復稱三寶區。
1956年3月,撤區劃鄉,分設和平鄉和三寶鄉。
1958年3月,將和平鄉并入三寶鄉。
同年9月,改稱三寶人民公社。
1984年改為三寶鄉。
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