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道寨鄉 | 隸屬:南宮市 |
區劃代碼:130581203 | 代碼前6位:130581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冀E |
長途區號:0319 | 郵政編碼:054000 |
轄區面積:約5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寨二村 | ~201 | 鄉中心區 | 此村歷史悠久,原名王霸寨。據嘉靖《南宮縣志》記載:“后漢王霸隨光武巡河北,至信都與邳彤合兵攻邯鄲,列營于此”,村名即源于此。后村民認為此名不雅,清朝中…[詳細] |
寨一村 | ~202 | 鄉中心區 | 此村歷史悠久,原名王霸寨。據嘉靖《南宮縣志》記載:“后漢王霸隨光武巡河北,至信都與邳彤合兵攻邯鄲,列營于此”,村名即源于此。后村民認為此名不雅,清朝中…[詳細] |
寨三村 | ~203 | 鄉中心區 | 此村歷史悠久,原名王霸寨。據嘉靖《南宮縣志》記載:“后漢王霸隨光武巡河北,至信都與邳彤合兵攻邯鄲,列營于此”,村名即源于此。后村民認為此名不雅,清朝中…[詳細] |
姜家莊村 | ~204 | 村莊 | 據姜氏家譜記載;姜家莊是“州民縣地”,意指冀州城民落居于南宮縣地。明永樂二年(1404),姜良朝兄弟3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到冀州羅村,后姜良朝又遷到此地建…[詳細] |
半壁店村 | ~205 | 村莊 | 清末,該村由南宮縣和新河縣各轄一半。新河縣官來南宮觀廟會時,途經此村休息.見道北有一圍墻較矮的馬車店,戲稱之“半壁店”。其后此稱漸為村名![詳細] |
琉璃廟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此村原名忠義寨。據民國《南宮縣志》載:明永樂四年(1406),有一“櫟陽公”自山西長子縣遷于南宮縣城。一日,他行至縣城東,極目四望,只見東南方向“神光…[詳細] |
南屯村 | ~207 | 村莊 | 明初因瘟疫流行,原村民大部死亡,只剩下開油坊和豆腐坊的賈、楊兩姓。明永樂年間(1403~1424),邴、李、丁等姓遷此定居,因位于原朱家河關卡南,故名…[詳細] |
孫河溝村 | ~208 | 村莊 | 據孫氏家譜記載:明永樂二年(1404),孫富禮攜妻楊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西靠“朱家河”,故名孫家河溝。后簡稱孫河溝![詳細] |
常富村 | ~209 | 村莊 | 據傳,明永樂年間(1403~1424),村東北角有座“常興觀”,村民多敬佛,故取村名“常佛村”,后演變為常富村![詳細] |
寺旺村 | ~210 | 村莊 | 明代趙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居“法興寺”東側,并寄興旺之意.取村名寺旺村![詳細] |
國旺村 | ~211 | 村莊 | 據查,明初國姓遷至此地,為寄興旺,取名國旺村![詳細] |
楊家莊村 | ~212 | 村莊 | 明永樂二年(1404),楊氏兄弟3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以姓氏取名楊家莊![詳細] |
官莊村 | ~213 | 村莊 | 據廟碑記載,明代此村即稱官莊,因屬免交賦稅的官家屯地而得名![詳細] |
開河村 | ~214 | 村莊 | 據傳,明洪武年間,此村西南有一條“朱家河”,河上設有閘門,船只行人通過檢查后才能放行,村因此而得名開河村,后簡稱開河。明嘉靖《南宮縣志》記載:此村為當…[詳細] |
西汪村 | ~215 | 村莊 | 明代以前,秦、黃兩姓世居此地,因靠“朱家河”,村西一片汪洋,故名西汪。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郝氏,村名仍為西汪。…[詳細] |
邵固村 | ~216 | 村莊 | 明永樂二年(1404),邵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人丁稀少,故名“小邵孤”。清末演變為小邵固。1950年改為邵固。…[詳細] |
西趙守寨村 | ~217 | 城鄉結合區 | 此村明代以前與東趙守寨為一個村,名趙守寨(其由來詳見東趙守寨)。明永樂:年(1404),李守法、張德成和王、許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趙守寨定居。清代,趙…[詳細] |
孝昌村 | ~218 | 城鄉結合區 | 相傳,此處元代以前已有村落。元末明初戰亂之時,村內一婦女被官兵追捕,攜子、侄逃至村北桑園,官兵行將追上時,她棄子攜侄奔命,但終被官兵抓住。因官兵敬其所…[詳細] |
劉家莊村 | ~219 | 村莊 | 明初,劉姓從山西榆次縣劉沙莊遷來,在“法興寺”西北半里處定居。因附近有6個日旺村,此村亦加姓氏取名劉家旺村。明崇禎十一年(1638),該村劉虎、劉豹二…[詳細] |
馬旺村 | ~220 | 村莊 | 據傳,該村原名王家村,明洪武年間,被洪水淹沒。明永樂年間(1403~1424),從山西洪洞縣遷來馬勉一家在此定居,取村名馬家旺村。解放后簡稱馬旺村![詳細] |
張家莊村 | ~221 | 村莊 | 明永樂二年(1404),張文生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以姓氏取名張家莊![詳細] |
留詩村 | ~222 | 村莊 | 據道光《南宮縣志》記載:東漢光武帝討邯鄲王郎時,曾在此屯兵留師,因而得名留師村。1957年改為留詩村![詳細] |
東趙守寨村 | ~223 | 城鄉結合區 | 相傳,北宋時期,趙氏居此,名趙守屯。明初田霸、張來柱隨燕王朱棣出征時,曾在此安營扎寨,后田霸,張來柱落居此地,將趙守屯改為趙守寨。清代村域擴大,分為東…[詳細] |
宋家莊村 | ~224 | 村莊 | 明永樂二年(1404),宋景兄弟3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以姓氏取名宋家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歷史悠久,原名王霸寨。據嘉靖《南宮縣志》記載:“后漢王霸隨光武巡河北,至信都與邳彤合兵攻邯鄲,列營于此”,村名即源于此。后村民認為此名不雅,清朝中期改稱王道寨。
基本介紹:
王道寨鄉位于市區東南近鄰,106國道從鄉西部穿過,青銀高速公路從鄉南部通過,308國道、邢德公路橫貫全鄉并與鄉級柏油路相連接。
王道寨鄉方圓56.3平方公里,現有人口25317人,6.7萬畝耕地,農田全部實現了水利化。我鄉下轄24個行政村,32個基層支部,1050名黨員,183名雙委干部。
王道寨鄉是革命老區,人民質樸大方、熱情好客,歷史源遠流長。王道寨鄉人民吃苦耐勞,具有傳統的植棉優勢。97被邢臺市、南宮市命名為美國抗蟲棉繁育基地。今年實現植棉5.5萬畝,形成5個萬畝優質棉生產田,并引進棉花膜下滴灌項目,節水、省電、增加農民收入,實行了可持續發展。13個棉花加工廠如雨后春筍蓬勃而
榮譽排行:
2021年2月,王道寨鄉入選邢臺市2018—2020年度市級文明村鎮名單。
歷史沿革:
1953年7月始建王道寨鄉,轄王道寨、官莊;1956年9月并鄉后,半壁店、留詩村、常富村、國旺村、劉家莊、寺旺村、馬旺村、宋旺村、焦旺村、鄒家屯并入;1958年9月并入大高村人民公社;1959年建王道寨管理區;1961年4月成立王道寨人民公社;1984年3月復建王道寨鄉;1996年開河鄉并入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