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胡家坨鎮 | 隸屬:樂亭縣 |
區劃代碼:130225102 | 代碼前6位:130225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冀B |
長途區號:0315 | 郵政編碼:063600 |
轄區面積:約5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走馬浮村 | ~204 | 村莊 | 明朝永樂年間。此地有一金馬駒常在晚間出沒金馬駒走過的地方浮塵彌漫,故取村名為走馬浮。有一條小河從村中穿過,河東的稱東走馬浮,河西的稱西走馬浮。村內有建…[詳細] |
西走馬浮村 | ~205 | 村莊 | 明朝永樂年間。此地有一金馬駒常在晚間出沒金馬駒走過的地方浮塵彌漫,故取村名為走馬浮。有一條小河從村中穿過,河東的稱東走馬浮,河西的稱西走馬浮。村內有建…[詳細] |
木一村 | ~206 | 村莊 | 建于明朝,傳說幾位山東災民北上逃荒至此,被二灤河擋住了去路,他們只好在河南岸一株百年木瓜樹下暫居,并時常以樹上的木瓜充饑度日,故立村名為木瓜莊。后因二…[詳細] |
木二村 | ~207 | 村莊 | 村建于明朝,傳說幾位山東災民北上逃荒至此,被二灤河擋住了去路,他們只好在河南岸一株百年木瓜樹下暫居,并時常以樹上的木瓜充饑度日,故立村名為木瓜莊。后因…[詳細] |
木三村 | ~208 | 村莊 | 木瓜口三村是老一輩革命家李運昌出生地,他早年接受李大釗共產主義思想,畢業于黃埔軍校,同大釗長子李葆華一起進行救國救民的革命斗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詳細] |
木四村 | ~209 | 村莊 | 村建于明朝,傳說幾位山東災民北上逃荒至此,被二灤河擋住了去路,他們只好在河南岸一株百年木瓜樹下暫居,并時常以樹上的木瓜充饑度日,故立村名為木瓜莊。后因…[詳細] |
蛤蜊查村 | ~210 | 村莊 | 蛤蜊查,據有關資料記載。該村于清朝初年建立,村民自山東來此地。因處二灤河岔,又因河內岔甚多,故名蛤蜊剎,后演變為蛤蜊查。…[詳細] |
東黃村 | ~213 | 村莊 | 東黃口據史料記載該村始建于唐朝,由于地處灤河口河道彎曲。形如黃瓜,故城稱瓜口村。建國后按坐落位置分為東北三個村,此村位于東,稱東黃口。該村盛產鮮桃、葡…[詳細] |
西黃村 | ~214 | 村莊 | 西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黑坨村 | ~216 | 村莊 | 大黑坨村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建有李大釗故居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內有一棵古老的槐樹生長在路旁,村東有一口古井位…[詳細] |
于家寨村 | ~218 | 村莊 | 于家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署里村 | ~219 | 村莊 | 之所以名為署里,是因為很久以前是樂亭縣公署層在這里。…[詳細] |
黃莊村 | ~222 | 村莊 | 黃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李莊村 | ~223 | 村莊 | 李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杜小口村 | ~226 | 村莊 | 老米河口縱穿村中心,六七十年代被稱為樂亭縣的糧倉和棉鄉。據考證,明永樂二年杜姓祖先從山西潞州城頭社六甲大槐樹移民至此。…[詳細] |
富各莊村 | ~227 | 村莊 | 富各莊村中十字路口原有一座五道廟,據碑文記載,明朝洪武年間薛姓兄弟二人逃難到此。而后只有一人在此定居。土質含沙較多耕地十分瘠薄,后來,多虧灤河發大水沖…[詳細] |
南寨村 | ~231 | 村莊 | 南寨這里原是西河的一個渡口,明朝時。何坤妹在這條河里遇難,出家當了尼姑。所以成村后起名難寨,過了許久,人們覺得此名不雅,據諧音改為南寨。…[詳細] |
胡家坨村 | ~233 | 鎮中心區 | 胡家坨是鎮政府所在地,始建于明朝年間,因地勢位于高坡上。又因胡姓首先在此定居,故取村名為胡家坨村。…[詳細] |
港東村 | ~234 | 鎮鄉結合區 | 港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北黃村 | ~235 | 村莊 | 北黃口北靠昌黎花果之山,南臨渤海灣。村北一條小河彎彎曲曲環繞著整個村子,向北通往灤河,向南通往渤海。據年長人說元朝,姓孫的家族從山東逃難到這一帶,取名…[詳細] |
高家鋪村 | ~236 | 村莊 | 高家鋪據碑文記載清宣統年間。老祖也高老天帶家族在此地行船賣藝,開荒種地,搭鋪定局,被人們稱為高家鋪。…[詳細] |
將軍坨村 | ~237 | 村莊 | 這里古代出過將軍,故命名為將軍坨。后分為東西兩個村,居東為東將軍坨,居西為西將軍坨。…[詳細] |
泗溝港村 | ~238 | 村莊 | 據說原來這里有四道溝、四個港,所以取名為四溝港村。…[詳細] |
園孫馬莊村 | ~239 | 村莊 | 孫馬莊這里人民深受革命先驅李大釗的影響,思想進步,積極投身革命運動,解放戰爭時期孫印堂老人和他的老伴曾冒著生命危險救護解放軍戰士。兩位老人事跡在當地廣…[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胡家坨村而得名。因地勢位于高坡上。又因胡姓首先在此定居,故取名為胡家坨。
基本介紹:
胡家坨鎮是中國0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0.6公里,撫(寧)樂(亭)公路橫穿鎮境。全鎮轄24個行政村,總戶數7028戶,總人口2.2萬人,鎮域總面積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萬畝。
胡家坨鎮是果蔬大鎮,蘋果、貴妃梨、鮮桃、甜瓜等各色水果一年四季不斷,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等各種蔬菜常年供不應求。胡家坨鎮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創建果菜基地,以合作社助推經濟快速發展。全鎮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個,省級示范社4個,市級示范社6個,縣級示范社10個,社員達1200多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5000余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暢通了農產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胡家坨鎮人口數量為1.45萬人,位列樂亭縣各鄉鎮(街道)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4位。
文化旅游:
展覽館簡介李大釗紀念館包括展覽館和故居,其中展覽館座落于河北省樂亭縣新城區,經0中央批準,河北省委立項,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開館,-同志出席典禮儀式,展覽館占
位于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建于1881年,座北朝南,占地面積為1010.1平方米。系冀東農村典型的穿堂院形式磚木結構建筑,周圍有磚墻環繞。故居分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東側三間廂房是李大釗的
李大釗祖墳位于樂亭縣胡家坨鎮。李大釗祖墳為唐山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樂亭二區管轄,當時分胡家坨,孫馬莊,署里,大黑坨,木口,嵩林六個小鄉;1955年建初級農業合作社;1957年改為鄉聯社;1958年胡家坨隸屬大釗人民公社;1961年撤銷大釗人民公社,建胡家坨人民公社;1982年取消公社建鄉為胡家坨鄉;1989年4月并鄉建鎮,將于寨鄉并入胡家坨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