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風店鎮 | 隸屬:定州市 |
區劃代碼:130682101 | 代碼前6位:130682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冀F |
長途區號:0312 | 郵政編碼:071000 |
轄區面積:約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6萬人 |
人口密度:約65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清風店西街村 | ~200 | 鎮中心區 | 為清風店鎮政府駐地。漢代始建土城,唐、宋兩代加固,現存漢土城遺址、漢墓、瓦礫堆、陶片及唐宋瓷片等遺跡。宋時為驛站,明時設巡檢司,以清風店的店名銘牌而得…[詳細] |
清風店北街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為清風店鎮政府駐地。漢代始建土城,唐、宋兩代加固,現存漢土城遺址、漢墓、瓦礫堆、陶片及唐宋瓷片等遺跡。宋時為驛站,明時設巡檢司,以清風店的店名銘牌而得…[詳細] |
清風店東街社區 | ~202 | 鎮鄉結合區 | 為清風店鎮政府駐地。漢代始建土城,唐、宋兩代加固,現存漢土城遺址、漢墓、瓦礫堆、陶片及唐宋瓷片等遺跡。宋時為驛站,明時設巡檢司,以清風店的店名銘牌而得…[詳細] |
清風店南街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為清風店鎮政府駐地。漢代始建土城,唐、宋兩代加固,現存漢土城遺址、漢墓、瓦礫堆、陶片及唐宋瓷片等遺跡。宋時為驛站,明時設巡檢司,以清風店的店名銘牌而得…[詳細] |
吳村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生存,現存有龍山文化遺址一處。明代永樂年間,有吳姓人家在此重新建村,以姓氏得名吳村。…[詳細] |
太平莊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南宋隆興年間,某官員宿居此地,了解到該村燕、趙、田、劉四姓團結和睦,村鳳淳樸,即以太平無事,故名太平莊。1982更面為北太平莊。…[詳細] |
西三路社區 | ~206 | 村莊 | 在明代燕王掃北時,兵分三路進軍。此地經過戰爭,人絕地荒。以后燕王定都北京,下詔從山西洪洞縣移民,便以三路取名,同時建立了三個三路,西者為西三路,東者為…[詳細] |
燕三路村 | ~207 | 村莊 | 在明代燕王掃北時,兵分三路進軍。此地經過戰爭,人絕地荒。以后燕王定都北京,下詔從山西洪洞縣移民,便以三路取名,同時建立了三個三路,西者為西三路,東者為…[詳細] |
大三路村 | ~208 | 村莊 | 在明代燕王掃北時,兵分三路進軍。此地經過戰爭,人絕地荒。以后燕王定都北京,下詔從山西洪洞縣移民,便以三路取名,同時建立了三個三路,西者為西三路,東者為…[詳細] |
東三路村 | ~209 | 村莊 | 在明代燕王掃北時,兵分三路進軍。此地經過戰爭,人絕地荒。以后燕王定都北京,下詔從山西洪洞縣移民,便以三路取名,同時建立了三個三路,西者為西三路,東者為…[詳細] |
南支合村 | ~210 | 村莊 | 在明代唐河有一支流,由西南向東流入望都,村民定居在小河之南者稱南支河,北者為北支河,后河寫作合。…[詳細] |
北支合村 | ~211 | 村莊 | 在明代唐河有一支流,由西南向東流入望都,村民定居在小河之南者稱南支河,北者為北支河,后河寫作合。…[詳細] |
王莊村 | ~212 | 村莊 | 明代永樂年間建村,王姓居多,故得名王莊。…[詳細] |
東崗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過去有東西連個土崗,明代永樂年間,村民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在地勢高朗處建村。相傳,在同一時刻,別處已是日落暮降,兩崗較高,仍有余輝照射,日猶不落,便譽兩…[詳細] |
西崗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過去有東西連個土崗,明代永樂年間,村民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在地勢高朗處建村。相傳,在同一時刻,別處已是日落暮降,兩崗較高,仍有余輝照射,日猶不落,便譽兩…[詳細] |
新立莊村 | ~215 | 村莊 | 初建于唐代,康熙九年有9戶農民從清水河村遷來定居,取新立一莊之意,故名新立莊。…[詳細] |
廿里鋪村 | ~216 | 村莊 | 該村曾是驛站,因距城二十里,故名廿里鋪。…[詳細] |
羅家莊村 | ~217 | 村莊 | 明代以前立址,始有羅氏先來占地立莊,故以姓氏得名羅家莊。…[詳細] |
連仲村 | ~218 | 村莊 | 原名連冢,清代以前,村四角有四個古冢,相互間的距離大小基本相等,故稱連冢,建村便以此得名,后雅化為連仲。…[詳細] |
西市邑村 | ~219 | 村莊 | 東西兩個市邑原為一村,有孟、鮑兩大家族居住,明代開始,該村每逢三月初三廟會,交易如市,繁華似邑,故稱市邑。以后,孟姓西遷建村,名曰西市邑。…[詳細] |
東市邑村 | ~220 | 村莊 | 東西兩個市邑原為一村,有孟、鮑兩大家族居住,明代開始,該村每逢三月初三廟會,交易如市,繁華似邑,故稱市邑。以后,孟姓西遷建村,名曰西市邑。…[詳細] |
侯辛莊村 | ~221 | 村莊 | 明代后期,始有侯氏從東亭區的史村遷來。另立新莊,得名侯新莊,后眼演變為侯辛莊。…[詳細] |
南王呂村 | ~222 | 村莊 | 明代該地有張姓叟嫗在此定居,以磨豆腐為生。燕王掃北時幸存。為此,人們便傳說叟有王命,嫗為呂侶,故名村名王侶。后發展成東、西、南三村,稱為東、南、西王侶…[詳細] |
東王呂村 | ~223 | 村莊 | 明代該地有張姓叟嫗在此定居,以磨豆腐為生。燕王掃北時幸存。為此,人們便傳說叟有王命,嫗為呂侶,故名村名王侶。后發展成東、西、南三村,稱為東、南、西王侶…[詳細] |
西王呂村 | ~224 | 村莊 | 明代該地有張姓叟嫗在此定居,以磨豆腐為生。燕王掃北時幸存。為此,人們便傳說叟有王命,嫗為呂侶,故名村名王侶。后發展成東、西、南三村,稱為東、南、西王侶…[詳細] |
燕家莊村 | ~225 | 村莊 | 明代永樂年間,此地草茂林密,棲息有成群的燕子,山西洪洞縣遷來遺民視為風水寶地,建村取名燕家莊。…[詳細] |
席家莊村 | ~226 | 村莊 | 明代永樂年間,最早有席姓人奉詔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故得名席家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宋時為驛站,明時設巡檢司,以清風店的店名銘牌而得名。
基本介紹:
清風店鎮位于保、石之間,定州市、唐縣、望都縣三市(縣)交界處,緊臨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優越。轄27個行政村(街),總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4.9萬,耕地面積5.7萬畝,1997年被省政府批準為綜合改革試點鎮。
一、農業。堅持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以龍頭帶基地,以基地帶農戶,真正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經營的經濟發展格局。建成以北支合、大三路、東三路、廿里鋪為中心的雞、鴨、魚養殖基地,家禽年出欄14萬只,水產品產量20噸;建成以新立莊、西市邑、南王呂、席家莊為中心的林果基地,進行品種更新300畝,果品產量達到4000噸;建成以侯辛莊、東市邑為中心的蔬菜生產基地,
榮譽排行:
2021年10月,河北省愛衛會命名清風店鎮為2020年度河北省衛生鄉鎮。
2020年12月,清風店鎮被認定為2020年河北省特色產業名縣名鎮(河北省機械部件鑄造產業名鎮(復核))。
2017年12月,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確定清風店鎮為2017年河北省特色產業名縣名鎮河北省機械部件鑄造產業名鎮。
2014年12月,清風店鎮被確定為2014年河北省特色產業名縣名鎮河北省機械部件鑄造產業名鎮。
2014年7月,清風店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1958年,建清風店公社。
1961年,設清風店區。
1983年,改為清風店鄉。
1994年,清風店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