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名鎮 | 隸屬:大名縣 |
區劃代碼:130425100 | 代碼前6位:130425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冀D |
長途區號:0310 | 郵政編碼:056900 |
轄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7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7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8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北關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地處北城門外,故名北關。該村位于大名鎮中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中部,南鄰北大街,西距劉窯村0.5公里,北距竇營村2公里,村莊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0.5…[詳細] |
一鋪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因地處南關距離縣城較近,故名南關一鋪。該村位于大名鎮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東鄰金家潭,南鄰三鋪村,西鄰二鋪村,北距南大街0.2公里,村莊南北長0.5…[詳細] |
三鋪社區 | ~003 | 鎮鄉結合區 | 因緊鄰一鋪、二鋪村,故名南關三鋪。該村位于大名鎮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北,東鄰匡公堤村,南鄰舊治豆付營村,西距西南村0.1公里,北臨二鋪村,村莊南北長0…[詳細] |
匡公堤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因明萬歷初知府匡鐸在該地筑堤,村建在舊堤之上,故稱匡公堤村。該村位于大名鎮南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村西,南鄰三鋪村,西鄰三鋪村,北鄰金家潭,村莊南北長1…[詳細] |
金家潭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因舊時南門外有一黑龍潭,金姓定居于該地,故名金家潭。該村位于大名鎮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間,東距閆場村0.5公里,南距匡公堤村0.5公里,西距一鋪村0…[詳細] |
縣前街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因位于舊縣衙南邊,故名縣前街。該街位于大名鎮東南部,村委會座落在北頭,東鄰菜園街村,緊靠南城墻,西鄰道前街,村莊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公里。該街90戶…[詳細] |
南大街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因位于老縣城十字街口以南,故名南大街。其位于大名鎮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東臨東街村,南臨一鋪村,西臨西街村,北臨北街村,村莊南北長0.5公里,東西寬…[詳細] |
西楊社區 | ~008 | 鎮鄉結合區 | 早年村民多楊姓,名楊村,又因東部還有一個楊村,為示區別故名西楊村。該村位于大名鎮南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村南,東鄰三鋪村,北鄰二鋪村,村莊南北長0.5公…[詳細] |
二鋪社區 | ~009 | 鎮鄉結合區 | 緊鄰一鋪村,故名南關二鋪。該村位于大名鎮西南部,村委會座落在風情街,東距三鋪村0.5公里,西距清真寺村300米,北距二鋪村100米,村莊南北長202米…[詳細] |
大寺街社區 | ~010 | 鎮鄉結合區 | 宋代時該處有一佛寺名曰普照寺,規模宏大,街因寺得名,故名大寺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西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南,東臨寺胡同村,南臨南城墻,西臨西關村,北臨西大…[詳細] |
道前街社區 | ~011 | 鎮鄉結合區 | 因位于舊道臺衙門前,故名道前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東部,東鄰南大街,南鄰張小街,西鄰大寺街,北鄰西大街,村莊南北長0.7公里,東西寬…[詳細] |
張小街社區 | ~012 | 鎮鄉結合區 | 因明代街南頭居一張姓大戶,官府將此街命名為張小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村北頭,村莊南北長0.3公里,東西寬0.2公里。該街70戶,人口28…[詳細] |
西關社區 | ~013 | 鎮鄉結合區 | 因地處西城門外,故名西關。該村村委會座落在村東段,東鄰西街,南距寺胡同村0.5公里,西距西未莊鄉2公里,北側緊鄰城隍廟街,村莊南北長0.7公里,東西寬…[詳細] |
羊市街社區 | ~014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處原為集貿市場中的羊市,故名羊市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段,東鄰北大街,南鄰西大街,西鄰油坊街,北鄰城隍廟街,村莊南北長1公里,東…[詳細] |
寺胡同社區 | ~015 | 鎮鄉結合區 | 寺胡同村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間,東鄰道前街,南鄰二鋪村,西鄰大寺街,北鄰西大街,村莊南北長0.8公里,東西寬0.1公里。該村56戶,人口1…[詳細] |
馬廠街社區 | ~016 | 鎮鄉結合區 | 因清代此地西邊是練武場,練武者均拴馬于此,故名馬廠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西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東鄰城隍廟街,南鄰西大街,西距西關0.2公里,北距北關0…[詳細] |
北大街社區 | ~017 | 鎮鄉結合區 | 因位于老縣城十字街口以北,故名北大街。其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北部,東距東大街1公里,南鄰南大街,西距羊市街0.5公里,北距北關0.2公里,村莊…[詳細] |
城隍廟街社區 | ~018 | 鎮鄉結合區 | 城隍廟街又稱北城隍廟街,因從前這里有座城隍廟,位置又靠北城,故名北城隍廟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西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部,東距羊市街0.5公里,南距油坊街…[詳細] |
吳水坑社區 | ~019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北邊有一吳姓大水坑,故名吳水坑。該村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東距滿洲街村1公里,南距東街村1公里,西距黃小街村1公里,北距北街村1公里,…[詳細] |
黃小街社區 | ~020 | 鎮鄉結合區 | 黃小街位于大名鎮東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萬大路,東臨滿洲街村,南臨東大街村,西臨北街村,北距范店村1公里,村莊南北長0.3公里,東西寬0.3公里。該街1…[詳細] |
菜園街社區 | ~021 | 鎮鄉結合區 | 因古時這里種植菜園的較多,故名菜園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間,東鄰城墻,南鄰玉帶街,西鄰縣前街,北鄰東關村,村莊南北長0.15公里,東…[詳細] |
玉帶街社區 | ~022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街呈環狀,形若玉帶,故名玉帶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老城內東南部,村委會座落在縣城內東南角,東距東關村0.1公里,南距一鋪村0.1公里,西鄰縣前街,北鄰…[詳細] |
東大街社區 | ~023 | 鎮鄉結合區 | 因位于老縣城十字街口以東,故名東大街。其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間,東鄰吳水坑村,南鄰縣前街,西鄰西大街,北鄰黃小街,村莊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詳細] |
東關社區 | ~024 | 鎮鄉結合區 | 因地處東城門外,故名東關。該村位于大名鎮東部,村委會座落在村東,東臨新市場村,南距金家潭村0.5公里,西鄰東大街,北鄰南劉莊村,村莊南北長1公里,東西…[詳細] |
滿州街社區 | ~025 | 鎮鄉結合區 | 清順治五年(1468年),清政府的滿洲八旗兵駐扎這里,故名滿洲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老城內中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東距東關村0.5公里,南鄰東大街,西鄰吳…[詳細] |
南劉莊社區 | ~026 | 鎮鄉結合區 | 明末劉姓在此建一墓地,該村在墓地以南,故名南劉莊。該村位于大名鎮中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東鄰貴鄉街,南鄰東關村,西距滿洲街0.5公里,北鄰北劉莊,村莊…[詳細] |
北劉莊社區 | ~027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在劉姓墓地以北,故名北劉莊。該村位于大名鎮西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村莊南北長0.6公里,東西寬0.3公里。該村123戶,人口535人,黨員20…[詳細] |
范店社區 | ~028 | 鎮鄉結合區 | 范店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間,東距范店村0.5公里,西距范店村0.5公里,北距范店0.5公里,村莊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公里。該村11…[詳細] |
油粉町社區 | ~029 | 鎮鄉結合區 | 因在縣城偏西北部,舊縣志載:元朝時該村名“油盆里”,后演變為“油粉灘”。該村位于大名鎮城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心,東距范店村1公里,南距劉窯村0.5公…[詳細] |
西大街社區 | ~030 | 鎮鄉結合區 | 因位于縣城十字街口以西,故名西大街。其位于大名鎮西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間,東鄰東大街,南鄰寺胡同,西鄰西關,北鄰羊市街,村莊南北長0.1公里,東西寬0…[詳細] |
油坊街社區 | ~031 | 鎮鄉結合區 | 因從前這里的油坊很有名,故名油坊街。該街位于大名鎮西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東北,東距羊市街0.5公里,南距西大街0.5公里,西距馬廠街0.5公里,北距城隍…[詳細] |
魏州社區 | ~032 | 鎮中心區 | 魏州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元城社區 | ~033 | 鎮中心區 | 元城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武陽社區 | ~034 | 主城區 | 大名縣大名鎮武陽社區成立于2020年,位于縣城西北部,下轄8個小區1個家屬院,社區總戶數4891戶,人口12000人。其中社區黨員320余人、支部黨員…[詳細] |
天雄社區 | ~035 | 鎮中心區 | 天雄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鄴都社區 | ~036 | 鎮中心區 | 鄴都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宋都社區 | ~037 | 鎮中心區 | 宋都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東郡社區 | ~038 | 鎮中心區 | 東郡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貴鄉社區 | ~039 | 鎮中心區 | 貴鄉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興唐社區 | ~040 | 鎮中心區 | 興唐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永濟社區 | ~041 | 鎮中心區 | 永濟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端智社區 | ~042 | 鎮中心區 | 端智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廣晉社區 | ~043 | 鎮中心區 | 廣晉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五鹿社區 | ~044 | 鎮中心區 | 五鹿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樂義社區 | ~045 | 鎮中心區 | 樂義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陽平社區 | ~046 | 鎮中心區 | 陽平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府城社區 | ~047 | 鎮中心區 | 府城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體仁社區 | ~048 | 鎮中心區 | 體仁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七里店村 | ~228 | 鎮鄉結合區 | 七里店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中心,東距岳莊村1公里,南距竇營村1公里,西距小屯村1公里,北距柳林村1公里,村莊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1公里。…[詳細] |
柳林村 | ~229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處柳樹較多,形成林帶,建村后稱柳林村。該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中心,東距劉堤口村1公里,南距七里店村0.7公里,西距李二莊1公里,北距…[詳細] |
十里鋪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在距縣城北部10華里處,早年多客商店鋪,故名十里鋪。該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東,東距康堤口村0.5公里,南距七里店村1公里,北距前屯村…[詳細] |
康堤口村 | ~231 | 鎮鄉結合區 | 因在縣城北部7.8公里處,原是一段古黃河殘堤的豁口,后有康姓到此定居,故名康堤口村。該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東,東距桂村0.5公里,南距劉堤…[詳細] |
劉堤口村 | ~232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處原為古黃河殘堤,后有劉姓定居,故名劉堤口村。該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中心,東距牛谷村1公里,南距岳莊村0.5公里,西距柳林村1公里,…[詳細] |
牛谷村 | ~233 | 鎮鄉結合區 | 因牛姓、谷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牛谷村。該村位于大名鎮東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央,東距鄭村0.1公里,南距鐵川口村0.5公里,西距岳莊村0.5公里,北距…[詳細] |
鐵川口村 | ~234 | 鎮鄉結合區 | 因在縣城東北5.3公里處,歷史上地處宋代大名府城西門,因防水患,西門常年不開,用鐵柵欄擋在門外,形似鐵窗,故名鐵窗口村,現改名為鐵川口村。該村位于大名…[詳細] |
城堤村 | ~235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處原是黃河殘堤,因程姓在此定居,故名程堤。該村位于大名鎮縣城內東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東,東距沙堤村2公里,南距付橋村1公里,西距王村0.5公里,北…[詳細] |
付橋村 | ~236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從前這里有座橋,村在橋旁,且村民付姓較多,故名付橋村。該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心,東距程堤村0.5公里,南距范店村0.5公里,西距竇…[詳細] |
升斗鋪村 | ~239 | 鎮鄉結合區 | 因從前該村以做升斗(舊時木質量具,3市斤為一升。30市斤為一斗)而聞名,開有多家經營升斗的店鋪,故名升斗鋪。該村位于大名鎮西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西北,…[詳細] |
谷營村 | ~240 | 鎮鄉結合區 | 谷營村位于大名鎮西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中心,東距竇營村0.1公里,南距成營村0.5公里,西距升斗鋪村1公里,北距七里店村1公里,村莊南北長0.3公里,…[詳細] |
成營村 | ~241 | 鎮鄉結合區 | 竇營村0.5公里,南距油粉町1公里,西距升斗鋪村1公里,北距谷營村0.5公里,村莊南北長0.5公里,東西寬0.5公里。該村125戶,人口510人,黨員…[詳細] |
竇營村 | ~242 | 鎮鄉結合區 | 因竇姓在此定居,故名竇營。該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中間,東距付橋村1公里,南距油粉灘村2公里,西距谷營村0.5公里,北距七里店村2公里,村莊南…[詳細] |
王莊村 | ~245 | 鎮鄉結合區 | 因王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王莊。后又因大名叫王莊的村有好幾個,為示區別又名北王莊。該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村南,村莊南北長0.7公里,東西寬1.…[詳細] |
岳莊村 | ~246 | 鎮鄉結合區 | 村名來歷有二:其一曰岳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岳莊。其二曰村名與漢成帝御賜愜山有關。該村位于大名鎮北部,村委會座落在本村村東,東距鐵川口村0.5公里,南距…[詳細] |
地名由來:
據《史記·晉世家》載:周惠王十六年(前661)冬,晉獻公率領太子申生和趙夙、畢萬等官員,興兵滅霍、耿、魏三個小國。勝利后,獻公將耿封賜趙夙,魏封賜畢萬。對此,晉國掌卜大夫郭偃說:“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此是始賞,開天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意即萬是盈數,魏有高、大之意,這樣以大命名,是開天其福,必然興旺,自此“大名”即為興旺強大起來的吉詞,大名縣以此為名。因鎮政府駐地大名縣城得名。
基本介紹:
大名縣轄鎮。縣府駐地。1958年建城關公社,1961年改城關鎮,1984年改大名鎮。位于縣境西南部和漳河、衛河之間。面積40平方公里,人口5.4萬。邯(鄲)大(名)公路、北環公路、萬(堤)大(名)公路交會過境。轄一鋪、二鋪、三鋪、匡公堤、金家壇、縣前街、南街、西楊村、大寺街、道前街、張小街、西關、西街、羊市街、油坊街、寺胡同、馬廠街、北關、北街、城隍廟街、吳水坑、黃小街、菜園街、玉帶街、東街、東關、滿洲街、南劉莊、北劉莊、七里店、柳林、十里鋪、康堤口、劉堤口、岳莊、牛谷、鐵窗口、王莊、程堤、付橋、范店、油粉町、升斗鋪、谷營、成營、豆營等46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中國社會學家、當代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大名鎮被確定為邯鄲市2020—2021年度市級文明村鎮。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大名鎮人口數量為10.71萬人,位列大名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
文化旅游:
興化寺遺址:位于大名縣大名鎮鐵窗口村南,是臨濟宗的發源地,唐代著名法師義玄和尚的創法、圓寂之所,寺廟早年毀壞,具體時間不詳,保存下來只有一座石塔。保護范圍:以現興化寺圍墻外邊線為基線,外擴5
康堤口羅氏墓群為唐代古墓葬,位于大名縣大名鎮城北康堤口村、林村南。康堤口羅氏墓群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5年曾在此建大名市,1949年8月廢市并入大名縣城關區;1958年大公社時期隸屬城關公社;1961年9月體制變更建鎮,因地處縣城,故名城關鎮;1983年3月更名為大名鎮,1996年2月七里店鄉并入大名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