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茍江鎮 | 隸屬:播州區 |
區劃代碼:520304103 | 代碼前6位:52030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貴C |
長途區號:0851 | 郵政編碼:563000 |
轄區面積:約8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7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鉤江社區 | ~001 | 主城區 | 鉤江居位于芶江鎮政府所在地,土地面積5.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653畝,轄16個村(居)民組,719戶,4273人,是芶江鎮的經濟、文化中心,主要經…[詳細] |
橋頭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橋頭村是芶江鎮最大的行政村,距鎮政府2.5公里,面積9.2平方公里,轄27個村民組,1024戶,4660人。境內交通方便,村組公路相通。有小二型水庫兩…[詳細] |
義源村 | ~200 | 城鄉結合區 | 義源村位于芶江鎮政府所在地北面,是芶江鎮的北大門,距縣城南白鎮9公里,南芶公路穿越全村。該村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氣候宜人,土壤肥沃,資源豐富。全村轄1…[詳細] |
白巖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2003年12月,原芶江鎮白巖村、原芶江鎮雙合村合并組建為芶江鎮白巖村。多山地,少壩子,盛產小麥、油菜、玉米、烤煙等作物。境內有雙合小學、白巖教學點、…[詳細] |
紅山村 | ~202 | 村莊 | 紅山村位于芶江鎮東面,地域面積17.8平方公里,轄17個村民組,535戶,2348人,耕地總面積2520.9畝。紅山村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鋁土礦、鐵礦…[詳細] |
天明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2003年12月并村時,芶江鎮天明村保留原鎮天明村。多壩子,盛產水稻、油菜等作物。境內有天明小學、八堰休閑山莊、雅園農家樂、全國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基地、…[詳細] |
橋村村 | ~205 | 村莊 | 橋村村位于芶江鎮東南面,面積9.5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組,480戶,2557人。交通便利,同白公路穿村而過。橋村村以農業為主,盛產辣椒、烤煙。村內有…[詳細] |
吉心村 | ~206 | 村莊 | 吉心村位于芶江鎮東南面,面積17.5平方公里,全村轄28個村民組,509戶,2300人。村內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境內有較為豐富的森林資源,主要經濟作物…[詳細] |
地名由來:
茍江鎮因鎮人民政府駐茍江場面得名。
基本介紹:
茍江鎮位于遵義縣中南部,總面積80.5平方公里,四周與南白、三岔、新民、尚嵇和三合等鎮接壤,西面緊靠川黔鐵路和貴遵高等級公路。鎮轄鉤江、同心、白馬三個辦事處,14個行政村(居),人口24830人,其中農業人口23940人,占96%。鎮政府駐地距遵義市中心30公里,距縣城南白12公里。鎮內植被良好,山青水碧,年平均氣溫14.6℃,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有遠近聞名的八幅堰水庫,美麗蜿蜒的鉤江河。
茍江交通便利,有茍南公路和茍閣公路與南白和閣老壩火車站相連。鎮內水電供應充裕,有線電視、程控電話連接四面八方,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社會治安秩序良好。
鎮內礦藏豐富,經地質勘查的有鋁土礦、硫鐵礦
歷史沿革:
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前,屬播州長官司。
清代,屬遵義縣南鄉忠莊里第四甲、五甲,六甲地。
民國時期,隸第八下區,南三下區。
1949年,建茍江鄉。
1961年,改茍江公社。
1992年9月,以南白區荀江鄉,同心鄉與三合區白馬鄉合井建立茍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