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坑社區 | 隸屬:楓香鎮 |
區劃代碼:520304121002 | 代碼前6位:52030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貴C |
長途區號:0852 | 郵政編碼:5631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青坑四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蔭,四季常青,中間有一片較寬的凹地,故美其名曰“青坑”,故有“青坑村”之名。
基本介紹:
青坑村委會距楓香鎮五公里,遵茅高速路橫貫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有著以龍巖洞為代表的豐富的溶洞開發資源。東接茍壩村、南鄰楓勝居、西抵洪關鄉、北鑲龍王村。總面積26平方千米。有林地784公頃,荒山540公頃,耕地面積366.44公頃,其中田189公頃,土177.64公頃,轄25個村民組1289戶。4423人,F有880名農民外出務工。常年務工收入占全村經濟收入的30%。
有村干部5人,其中下派干部1人,任支部書記,其中4人為民選干部。村設為黨支部,下設四個黨小組。有黨員78名,男黨員69名、女黨員9名、少數民族黨員3名,其中預備黨員6名,入黨積極分子6名。年齡結構:35歲以下占11%,3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年(1941),青坑村屬楓香鄉第14保,直至1949年11月。
1950年9月,改建為行政村。
1953年,建為青坑鄉,轄紅心、青坑、李村三個村。
1958年,鄉改為管理區,青坑管理區下轄紅心、青坑、李村3個大隊35個生產隊。
1961年,管理區改建為人民公社,青坑管理區劃歸楓香公社,1963年3月,又重建青坑公社。
1965年11月,撤銷青坑公社,紅星、合心、青坑3個大隊劃歸楓香公社管轄,李村大隊
周邊相關:
青坑社區附近有云門囤景區、茍壩會議舊址、水上大天門旅游景區、太陽坪景區、播州鄉韻莊園、烏江渡景區等旅游景點,有遵義朝天椒、芶江脆紅李、核桃箐核桃、白果貢米、鴨溪窖酒、播州烏江魚等特產,有黔北花燈音樂、仡佬族踩堂舞、仡佬族吃新祭祖習俗、旺草竹編技藝、釀醋技藝(赤水曬醋制作)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