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罵丫社區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罵丫村位于珠藏鎮政府西面,距離鎮政府3公里,織(金)—六(枝)公路跨境而過,電力農網改造工作已全部投入使用,98%以上的農戶飲用自來水,水電交通方便,素有“罵丫壩子”之稱。全村轄15個村民組,總戶數1125戶,總人口4170人,居住有漢、青、苗、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3162人,占全村總人口德78%。
總耕地面積1408畝,其中水田622畝,土786畝,人均耕地面積0.45畝,全村有儲量為900余萬噸的優質煤炭資源,通過招商引資,已有年產量6萬噸以上的煤礦4個,如投入正常生產,每年為國家創稅8000萬元以上,由于本村屬于苗族聚居地,有歷史悠久的苗族蠟染工藝,年產蠟染工藝10000件以上,蠟染工藝暢銷省內外,甚至出國,由于煤礦資源的開采,全村煤擁有大、中、小型汽車100余輛,現有村級小學一所,村衛生院一個,2010年參合人數3185人,常住人口參合率達96.2%。
全村經濟發展情況
(一)經濟結構、全村經濟結構單一,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為主,如種植玉米,馬鈴薯,水稻等,經濟作物種植較少。
(二)收入來源:一是種植業、糧食只能自給自足,二是養殖業(如雞、豬、牛、羊等),出售后可供日常開支,三是勞務輸出,全村現在煤礦上班的人員148人,年收入總計達170余萬元,四是運輸業,全村所擁有的100余輛大、中、小汽車,主要用于煤炭運輸,年收入達800余萬元。
三、村級組織建設
村“兩委”班子不健全,村支書1人,村主任1人,支委委員1人,無副主任,但村“兩委”建立了規范的學習和工作制度,班子內部團結,凝聚力強。
--人口總數:4170人農業人口:4150人非農業人口:20人
--行政區面積:9.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5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苗,白,彝,仡佬,布依,蒙古等12種民族發展口號:
--所轄村:高寨,包包上,干壩,期來,來別,中寨,后寨,大箐,漏高,上寨生產總值:3000.0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煤炭產業名特產品:馬鈴薯辦公所在地:橋邊組
罵丫社區附近有織金洞、織金關水利風景區、織金古建筑群、恐龍湖水利風景區、織金財神廟、織金大峽谷等旅游景點,有織金頭花蓼、織金續斷、織金竹蓀、貴州織金農家土制煙熏臘肉、織金白鵝、織金發粑等特產,有蠟染技藝(織金苗族蠟染)、砂陶制作工藝、蘆笙舞(滾山珠)、彝族撮泰吉、彝族服飾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