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紫薇鎮 | 隸屬:印江縣 |
區劃代碼:520625111 | 代碼前6位:520625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55200 |
人口數量:約7146人 | |
辦公地址:永義村 | |
下轄地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永義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永義村,共5個村民組,199戶718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6%,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547.2畝,其中田367.7畝,…[詳細] |
慕龍村 | ~202 | 鎮中心區 | 慕龍村共259戶5個村民組。總人口828人,耕地面積400畝左右,現有黨員人數30人、預備黨員1人,主要經濟以烤煙、茶葉、餐飲為主,人均純收入3850…[詳細] |
壩峨村 | ~203 | 村莊 | 壩峨村距永義鄉政府所在地6公里,轄區內有3個村民組,113戶,469人,耕地面積294畝,其中田137畝,土157畝,森林覆蓋率達53%,境內最高海拔…[詳細] |
尖峰村 | ~204 | 村莊 | 全村11個村民小組,311戶,1049人,少數民族人口986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占全村人口的94%;婦女5779人,占總人口的47.3%;總勞動…[詳細] |
石前村 | ~205 | 村莊 | 石前村,共11個村民組,301戶1115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8%,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816.5畝,其中田7.3畝,…[詳細] |
竹根坡村 | ~206 | 村莊 | 竹根坡村,共5個村民組,155戶653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5%,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745畝,其中田600.3畝,土…[詳細] |
田家灣村 | ~207 | 村莊 | 田家灣村,共8個村民組,271戶1016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7%,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900畝,其中田798.4畝,…[詳細] |
竹園村 | ~208 | 村莊 | 竹園村共8個村民組268戶1011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8%,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360畝,其中田281畝,土79畝,…[詳細] |
官寨村 | ~209 | 村莊 | 官寨村,共11個村民組,270戶844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6%,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1374畝,其中田603畝,土7…[詳細] |
河坎村 | ~210 | 村莊 | 河坎村位于永義鄉東南面,距鄉人民政府所在地1公里,是西上梵凈山的必經之路,全村轄有9個村民組,228戶,總人口804人;男417人,女387人,國土面…[詳細] |
張家壩村 | ~211 | 村莊 | 張家壩村,共10個村民組,201戶810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6%,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823.5畝,其中田717.6…[詳細] |
豆湊林村 | ~212 | 村莊 | 豆湊林村,共4個村民組,121戶450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8%,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498畝,其中田326.3畝,土…[詳細] |
大面坡村 | ~213 | 村莊 | 大面坡村,共3個村民組,82戶346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8%,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360畝,其中田281畝,土79畝…[詳細] |
大水溪村 | ~214 | 村莊 | 大水溪村,共4個村民組,136戶498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8%,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387畝,其中田347畝,土40…[詳細] |
大園址村 | ~215 | 村莊 | 大園址村,共3個村民組,115戶427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8%,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514.5畝,其中田476.3畝…[詳細] |
團龍村 | ~216 | 村莊 | 團龍民俗文化村,位于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距鄉人民政府所在地8公里,是西上梵凈山的必經之地,發展旅游業區位優勢明顯,資源十分豐富。全村有10個村民…[詳細] |
袁家林村 | ~217 | 村莊 | 袁家林村,共3個村民組,80戶287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8%,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村;全村耕地面積225畝,其中田139.4畝,土8…[詳細] |
地名由來:
原永義鄉原名昔土壩,因當地文人推崇“道義”,提倡"誠信”,故取名“永義”。
基本介紹:
紫薇鎮位于印江自治縣東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南與江口縣接壤,東、西、北與新業、木黃、合水、朗溪、羅場 5個鄉鎮交界,東西相距 41千米 ,南北相距 8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 169.6平方,是面積第二大鄉。其中有近2/3的面積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全鄉森林覆蓋率達61%,轄17個自然村、112個村民組,現有2987戶,鄉0所在地永義村,距縣城 32千米 ,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永義鄉民族文化積淀深厚。全鄉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5.3%。他們完整地保留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構成了如詩如畫的民族風情。如:過趕年、哭喪、哭嫁等原汁原味的民族風俗;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紫薇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歷史沿革:
唐,屬思王縣。
宋、元,屬郎水洞。
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朗水洞為朗溪蠻夷長官司。
清初,隸屬朗溪蠻夷長官司。
道光十年(1830年),改隸印江縣。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永義鄉,屬合水區。
1950年2月,仍置永義鄉,屬合水區。
1958年8月,鄉改管理區,隨后改公社。
1984年1月,復置永義鄉,改隸朗溪區。
1992年,原永義、張家壩2鄉合并為永義鄉。
2015年3月,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印江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