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云村 | 隸屬:峨嶺街道 |
區劃代碼:520625001211 | 代碼前6位:520625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552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因該村處于縣城平壩之南山上,仰視如處云天之半空,整體地名就成為云半,又根據面積大小可分為大小云半,該村較大,得名大云村。
基本介紹:
大云社區是印江自治縣南大門,與思南縣的涼水井鎮、印江縣城所在地峨嶺鎮毗鄰,屬山區丘陵地帶。區域位置優越,屬城鄉結合部區域,距印江自治縣縣城6.5公里,距新寨鄉人民政府所在地10公里。交通便利,304省道(銅思公路)穿寨而過,距與即將開工建設的杭瑞高速公路印江出口(小云村)僅1.5公里。土肥地沃,有耕地面積1383畝,其中田1195畝,土188畝。民風淳樸,人民勤勞,科技興農意識深入人心,近20年來是印江自治縣糧食生產科技示范基地之一。
現轄16個村民小組,373戶農戶,總人口1643人,其中勞動力783人,年人均純收入2240元。2005年,被縣委首批列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示范村,
榮譽排行:
2020年9月,大云村被列入第二批貴州省鄉村旅游重點村。
歷史沿革:
唐屬思邛縣。
宋屬思堡。
元隸屬思邛江長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隸屬水德江長官司。
清改隸安化縣。
民國四年(1915)改屬印江縣,民國中期設印南鄉,隸屬城關區。
1952年12月更名為新寨鄉,隸屬第一區;1955年建“大云初級社”,1957年建“大云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為“大云大隊”,1984年機構改革后,更名為“大云村”,原屬新寨鄉管轄。
2015年區劃調整到峨嶺街道管轄。
周邊相關:
大云村附近有印江團龍旅游景區、大圣墩景區、木黃會師紀念館、印江博物館、團龍貢茶文化村、木黃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地等旅游景點,有梵凈山翠峰茶、印江綠殼雞蛋、梵凈山茶、梵凈山貢茶、印江社飯、紅軍鞋等特產,有印江鴨、印江印染工藝、土家族過年節、下洞祭風神、仡佬毛龍節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