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甕安縣 | 隸屬:黔南州 |
區劃代碼:522725 | 代碼前6位:522725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貴J |
長途區號:0854 | 郵政編碼:558000 |
轄區面積:約19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9.5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00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雍陽鎮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10個鎮、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雍陽街道 | 6.09萬人 | 89km2 | 甕安縣人民政府雍陽街道辦事處成立于2012年4月,是由原雍陽鎮部分區域及銀盞鄉部分區域撤鄉并鎮建設街道辦事處而成,位于甕安縣北部城區,北面和西面連工…[詳細] |
甕水街道 | 10.97萬人 | 56km2 | 甕水街道辦事處是甕安縣城所在地,是甕安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2012年4月8日,根據甕安發展的需要,將原雍陽鎮設置為兩個街道辦事處,即…[詳細] |
平定營鎮 | 1.32萬人 | 80km2 | 平定營鎮位甕安縣南面、離縣城18公里,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2009年5月撤并村,將原來的14個村并為5個行政村,92個村民組,6633戶2517…[詳細] |
中坪鎮 | 1.57萬人 | 158km2 | 一、地理位置
中坪鎮地處黔中腹地,位于甕安縣城西南部,西鄰貴陽市花梨鄉,南靠建中鎮,東接銀盞鎮,北連玉山鎮。距甕安縣城35公里,開陽縣城…[詳細] |
建中鎮 | 1.79萬人 | 93km2 | 【概況】2013年6月,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建中鎮、白沙鄉建制,設置新的建中鎮,以原建中鎮、白沙鄉和玉華鄉太文村(除白溪組、民寨組、下朵良組、高白溪組、…[詳細] |
永和鎮 | 1.48萬人 | 180km2 | 永和鎮東臨黔南州黃平縣浪洞鎮,西接甕安縣城,北連猴場鎮,南與平定營鎮毗鄰,距縣城12公里,是甕安縣的東大門。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氣溫30℃,最低氣…[詳細] |
珠藏鎮 | 3.03萬人 | 278.33km2 | 珠藏鎮位于甕安縣最北端,距縣城61公里,是黔南的北大門,東與江界河鎮接壤,西與貴陽開陽、遵義隔河相望。205省道穿鎮而過,是巴蜀南下兩廣捷徑必經之路。…[詳細] |
玉山鎮 | 1.33萬人 | 111km2 | 玉山鎮位于甕安中部,屬革命老區,是甕安重點小城鎮建設集鎮之一。建于1991年11月,由原玉山區的巖坑、小開洲、龍蟠三鄉合并為玉山鎮,2013年7月,又…[詳細] |
天文鎮 | 9687人 | 119km2 | 天文鎮位于甕安縣北部的烏江河畔,距縣城約44公里,屬甕安、余慶、湄潭三縣結合部,鎮域總面積119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7萬畝。轄14個行政村,11…[詳細] |
銀盞鎮 | 4.91萬人 | 197.5km2 | 銀盞鎮位于甕安縣城北部,距甕安縣城7公里,于2013年6月24日由原銀盞鎮與原漁河鄉新場村、原玉華鄉巖根河村和太文村白溪組、民寨組、下朵良組、高白溪組…[詳細] |
猴場鎮 | 3.74萬人 | 105km2 | 猴場鎮位于黔中腹地,甕安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6公里,地處東經107 o 30′—107o38′,北緯27o5′— 27o13′之間,東與松坪、小河山鄉…[詳細] |
江界河鎮 | 1.67萬人 | 3.5km2 | 江界河鎮位于甕安縣北部、烏江中游,距離縣城約40公里,東與湄潭縣九壩鎮、甕安縣天文鎮毗鄰,南連甕安縣玉山鎮,西與開陽縣龍水鄉隔河相望、北與甕安縣珠藏鎮…[詳細] |
嵐關鄉 | 6939人 | 119km2 | 歷史:1991年撤并建前,嵐關鄉是個小鄉。撤并中,將尖坡鄉與嵐關合并仍稱嵐關鄉,鄉政府駐地仍在嵐關村新街組。嵐關鄉并村合組在2009年著手并完成。合并…[詳細] |
地名由來:
宋紹興中(公元1131~1162年)開設甕安水寨,元置舊州草塘長官司,明洪武初置甕水長官司,十七年(公元1384年)六月置草塘安撫司,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九月置重安長官司,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四月,以草塘安撫司及甕水、重安長官司置甕安縣。甕安之名是在平定'番州之亂'后出現,當時川貴湖廣總督李化龍在其《播州善后事宜疏》中說:'甕安重安合設一縣',意為平定播州之后得到了安定,兩地各取一字命名。
基本介紹:
甕安縣甕安縣地處黔中腹地、烏江中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縣域面積1974平方公里,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產豐富,居住著漢、苗、布依等22個民族,人口45萬,是一個革命老區。改革開放20年來,經過全縣人民奮力拼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烤煙、油菜生產跨入全國先進行列、獲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綠化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封山育林基地建設示范縣,1997年被命名為貴州省級衛生縣城;青山“天然保肝茶”獲美國國際輕工博覽會金獎、中國保健品新優產品特別金獎。隨著烏江江界河大橋的通車,猴場會議遺址、紅軍強渡烏江遺址和烏江峽谷、朱家山原始森林、穿洞瀑布
榮譽排行:
2024年11月,2024年度茶業重點(原百強)縣域名單公布,甕安縣上榜。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甕安縣人口數量為39.55萬人,位列黔南州各縣市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貴州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39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372位。
2021年4月,甕安縣被確定為第一批貴州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州)、縣(區)。
2020年6月,甕安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長征片區(紅一方面軍)、長征片區(紅二方面軍))。
2018年9月,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出爐,甕安縣在列。
2018年2月,甕安縣上榜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5年3月,甕安縣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歷史沿革:
甕安地域開拓較早,《尚書禹貢》記載,屬梁州南部,商周時為且蘭地。
秦朝時,設象郡,甕安隸象郡北境。
漢朝時期,更且蘭為牂牁郡,甕安隸屬牂牁郡。
至西晉時,牂牁郡設在甕安境內,時為萬壽縣。
唐貞觀三年(629)置朗州,后改為播州,甕安隸屬播州。
唐高祖時,更牂牁為建安,甕安隸屬建安。
至元十四年(1277)播州首領楊憲邦納地歸附,授播州安撫司,隸湖廣行省。
明洪武五年正月十七日(1672),播州宣慰司楊鏗入朝納元
區劃: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