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瓦屋村 | 隸屬:瓦屋侗族鄉 |
區劃代碼:520602203206 | 代碼前6位:520602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543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因明代施溪長官司長官在此建瓦屋而得名。
基本介紹:
瓦屋村位于瓦屋鄉政府駐地,距銅仁市區39公里,全村區域面積12.42平方公里,瓦屋河橫貫全境,把瓦屋村分為南北兩部分,東與司前村隔河相對,南與溪坎村翠溪村民組相連,西與六龍山鄉牛場村交界,北與克蘭寨村接壤,“萬山——麻陽”公路橫穿全境。全村現有瓦屋、大寨黃一、二、三組、賀公沖、深江、頭里、土橋溪、南竹園、吳臘田、龍塘等11個村民組。2003年,有373戶187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80‰,村委會駐地瓦屋集鎮街上,是瓦屋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于2003年建有一樓一底辦公樓一棟,是瓦屋鄉一類貧困村,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集侗族、土家族為主的多民族村。現有貧困人口420人,占全村總人口的22.3
文化旅游:
瓦屋劉氏宗祠。瓦屋劉氏宗祠位于瓦屋鄉瓦屋村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當時施溪長官司正長官劉紹基和黃道長官司正長官劉紹勛聯絡當時的各地族人集資而建,原為二進式院落,整棟建筑依山勢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稱瓦屋鄉第七保,轄司前、塘坳、蒿菜坪、陳家寨、楓木坪5個甲。
1950年10月,廢第七保建立第七行政村公所,隸屬司前鄉公所。
1953年9月,第七行政村公所撤銷。
1956年8月,客蘭寨、小路、高巖田、溪口、板粟坪、甕南溪、洋拗、唐吉沖、丁家溪、苗沖、蛇田、銀田坳、羅水田、銅鑼坳、店邊、茶園坡、黃家寨、司前、塘坳、蒿菜坪、陳家寨、楓木坪、瓦屋、大寨黃、賀公沖、深江、頭里、南竹園、土橋溪
周邊相關:
瓦屋村附近有瓦屋劉氏宗祠、中南門古城(銅仁古城)、九龍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明邊城景區、百花渡旅游景區、紅董旅游景區等旅游景點,有銅仁紅薯粉絲、銅仁珍珠花生、白水貢米、黃豆沙面糖糍粑、野生牛肝菌、銅仁葛根精粉等特產,有銅仁賽龍舟、仡佬毛龍節、松桃苗繡、思南花燈戲、石阡木偶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