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河邊村 | 隸屬:亭子壩鎮 |
區劃代碼:520624114205 | 代碼前6位:52062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651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該村所有村民組都位于河邊,故得名大河邊村。
基本介紹:
大河邊村位于亭子壩鄉的東南部,距縣城73公里,距鄉政府駐地6公里。全村土地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0畝,其中田243畝,土57畝,地貌類型:屬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全村132戶,1041人,其中男性409人,女性332人,勞動力297人,外出務工185人。大河邊村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苗族居多,民族風俗和文化保留相對完整,大河邊村資源豐富,土特產眾多,民族風情淳樸濃厚,民族文化保留完整,但由于身處大山之中,交通不變,豐富的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豐富的資源有待進一步的開發。
大河邊村與冉家堰村、盆豐村、冉司都村、新江村、龍門椏村、香聯村、亭子壩社區、紅豐村、青龍村、幸福村相鄰。
榮譽排行:
2022年6月,大河邊村入選第四批貴州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歷史沿革:
明代分屬務川、安化、印江、松桃、蠻夷司等縣、司轄地。
總屬思南宣慰司。
清康熙年間,屬石阡府鳳泉縣。
民國三年(1914年)撥入思南;民國四年(1915年),屬北區天山鄉。
1951年至1956年以現鄉境地分設4個鄉:即南溪鄉(駐甘溪)、金雞巖鄉(駐金雞巖)、亭子壩鄉(駐亭子壩)、沙坨鄉(駐打米埡)。
屬三區(張家寨區)。
1958年,合并為亭子壩人民公社。
1963年亭子壩公社屬張家寨區,下轄亭子壩、高豐、紅
周邊相關:
大河邊村附近有思南溫泉石林旅游景區、思唐古建筑群、烏江騰龍峽、郝家灣、思南府文廟、思南石林等旅游景點,有思南黃牛、思南土家香腸、思南花甜粑、龍鳳花燭、思南綠豆粉、思南斗笠等特產,有思南花燈戲、烏江船工號子、上元沙洲節、仡佬毛龍節、松桃苗繡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