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長堰社區 | 隸屬:洪水鎮 |
區劃代碼:520522110003 | 代碼前6位:520522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5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2001年堰河村、長嶺村和青松村合并,取“堰”字和“長”字命名“長堰”。“長堰”水利建筑,建于清代,曾是原長堰鄉機關駐地。
基本介紹:
長堰村位于洪水鎮中部,距洪水鎮政府駐地5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組,有農戶512戶,1997人,耕地面積1484畝,其中田443畝,土1041畝。全村有有黨員49名,支部成員有5名,村委會成員5名。是全國第六批農業標準化和無公害水稻生產示范區,也是全縣煙水配套工程的示范基地。村兩委班子為民辦了很多實事,如完成長堰老街路面硬化700米;為群眾安裝自來水,解決1997人飲水問題;長堰至長嶺村級公路的籌劃;做好雪凝災后的恢復重建工作;茅草房改造50戶,沼氣池建設23口,林權證發放完畢等。
野普公路穿插該村,可謂具有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是洪水鄉趕集的目的地,這樣帶動了很多村民從事經商、養殖、修理等行
歷史沿革:
1958年分別建銀松、新水、青松大隊,1981年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時因縣內重名銀松大隊更名堰河大隊,新水大隊更名長嶺大隊,1984年大隊改村,2001年三村合并為長堰村,并設立長堰村村民委員會。
2016年7月改為長堰社區,設立長堰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長堰社區附近有九獅鬧蓮雕塑、黔西凈蓮寺、刺豬洞、柳岸水鄉解放村景區、英雄橋革命烈士紀念碑、黔西觀音洞遺址等旅游景點,有大方臭豆腐干、趙老五黃粑、擂茶糍粑、畢節酸菜、趙老五粑粑、麻辣臭豆腐干等特產,有米花節、黔西彝族年、苗族跳花坡、素樸金錢棍、化屋苗族文化空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