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尾社區 | 隸屬:張家灣鎮 |
區劃代碼:520525108007 | 代碼前6位:520525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33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地處張維河下游,故名。
基本介紹:
河尾村位于張家灣鎮政府南面1.5公里,總面積4.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11畝,荒山980畝,山石較多,但交通便利,六納公路從本村境內穿過,貫穿河尾、鄒家、何家三個組。礦產資料有石炭巖、無煙煤等,海拔1460—1880米,平均氣溫15oC,本村因離鎮集貿市場較近,農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植、養殖、經商、手工業等為主,現在本村建有養牛經濟合作社1個,養豬示范基地、雜交玉米種植示范基地,露天蔬菜種植等,通過農戶示范帶動,規模在進一步擴大,群眾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F培育養殖大戶10余戶,種植大戶5戶,村委建有“鄉土人才庫”,為本村養殖、種植能手創造條件、尋找致富路子,提供便利等為農戶創造致富條件,使
歷史沿革:
清康熙四年(1665年)屬平遠州崇信里,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劃歸水城廳,民國四年(1915年)還織金縣,1941年屬納雍張維鄉,1958年屬張維區張維公社河尾大隊,1984年設立張維區張維鄉河尾村,1991年撤并建后屬張家灣鎮河尾村,2016年更名為河尾社區。
周邊相關:
河尾社區附近有總溪河風景名勝區、宣慰大田、過獅河桃源洞風景名勝區、宣慰府遺址、吊水巖風景名勝區、木空河·白龍洞風景名勝區等旅游景點,有布依族黃瓜籽、新貓場沙鍋、彝族彝鞍、雞場豆腐、苗族蠟染、納雍姑箐貢茶等特產,有蘆笙舞(滾山珠)、“劃筷奠祖”苗俗、納雍苗族服飾、蘆笙舞(滾山珠)、彝族撮泰吉等民俗文化。
區劃: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張家灣鎮·河尾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