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劉育村 | 隸屬:硒城街道 |
區劃代碼:520121001201 | 代碼前6位:520121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A |
長途區號:0851 | 郵政編碼:5503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根據此地的學校教育水平較高,知名度大,又兼教師多為劉姓,故名。
基本介紹:
劉育村位于開陽縣城西6公里,距雙流鎮鎮政府5公里,全村所轄面積41平方公里,田土面積3萬畝,有39個村民組,1466戶,6850人,人均收入5000元。永久鐵路、高金公路、久銅公路貫穿全境,村內交通便利,全村海拔在1250米左右,氣候溫和,主產水稻、玉米、洋芋,現境內有養殖蛋雞場40余家,35萬余羽產蛋雞。村內水資源充沛,境內有220KV、110KV變電站各1座,有庫容32萬立方米后潮水庫一座和即將建成的鹿角壩水庫,山塘水庫3座。村內農業多以蔬菜、糧、香菇和林下種植以及畜牧養殖為主,現有草種基地一個,蛋雞基地一個,5000畝蔬菜基地一個,優質富硒茶葉基地一個。同時,省愛國主義基地―――張學良將
歷史沿革:
解放初,劉家衙為劉育鄉第一保,大寨為第二保,高榜為第六保,翁蔭為第八保;1950年仍按序號編行政村,1952年劉育、大寨、翁蔭組建劉育行政村,高榜與石牛合建高牛行政村;1953年統一建立劉育鄉,1958年改為劉育管理區,轄前進(劉育)、大寨、高原(高榜)、石牛(友好)、紅星(翁蔭)五個大隊;1985年改為劉育、大寨、高原、翁蔭四個村,2000年四個村合并為劉育村,2020年5月調整硒城街道管轄,省
周邊相關:
劉育村附近有南江大峽谷(開陽峽谷生態公園)、白馬峪溫泉、香火巖、鲊壩塘、馬頭寨古建筑群、水頭寨等旅游景點,有開陽富硒茶、開陽富硒枇杷、開陽菜油、二塊粑、紅油米豆腐、八寶甲魚等特產,有楠木渡花燈、苗族斗牛會、苗族殺魚節、花溪苗繡、竹貼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