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和村 | 隸屬:復興鎮 |
區劃代碼:520381101204 | 代碼前6位:520381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C |
長途區號:0852 | 郵政編碼:5647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境內有一自然地理實體太和山而得名。
榮譽排行:
2020年9月,太和村被命名為遵義市第六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基本介紹:
太和位于復興鎮北部,與新興社區接壤,東面是長江村,南面是復興村,太和村共設六一國際兒童節個村民組,726戶、2703人,共有2個民族,全村面積1818.59公頃,其中林地1330.01公頃,耕地252.11公頃,建設用地21.51公頃,全村主要從林業、種植、養殖為主,有著豐富的林業資源,年產竹原料可達8000噸左右。
經過村支兩委及村民代表評議,太和村2012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度審核第一榜已公示,共涉及99戶207人,其中增發117人,增加7戶,減少5戶,全村家庭季度享受低保金總額已達54025元。
太和村與長江社區、復興村、涼江村、風溪村、新興社區、凱旋村、仁友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太和大隊、大寨大隊,屬赤水縣復興區復興公社轄。
1984年大隊改設村,分別更名為太和村、大寨村,屬赤水縣復興區復興鎮轄。
1991年7月劃屬赤水市復興鎮轄。
2002年11月1日撤銷大寨村、太和村合并為太和村,村辦公地點設在太紅山。
周邊相關:
太和村附近有赤水丹霞旅游區、赤水大瀑布、佛光巖景區、四洞溝旅游景區、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燕子巖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景點,有赤水金釵石斛、赤水烏骨雞、赤水曬醋、赤水筒筒筍、陳記豬兒粑、熊貓竹筍筵等特產,有赤水河船工號子、釀醋技藝(赤水曬醋制作)、赤水獨竹漂流、旺草竹編技藝、釀醋技藝(赤水曬醋制作)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