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雁山鎮 | 隸屬:雁山區 |
區劃代碼:450311100 | 代碼前6位:450311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C |
長途區號:0773 | 郵政編碼:541000 |
轄區面積:約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0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立村 | ~200 | 村莊 | 取東田、立家崗兩個自然村,每個自然村名取第一個字得名。東指東田村,立指立家崗。…[詳細] |
楓林村 | ~201 | 村莊 | 因駐楓林老村,故名。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鄉。1958-1959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59-1961年改屬廣西農墾國有良豐農場。196…[詳細] |
周家村 | ~202 | 村莊 | 因駐周家村,故而得名。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鄉。1958-1960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61年屬桂林市郊區雁山人民公社時建立大隊,因大…[詳細] |
文家村 | ~203 | 村莊 | 因駐文家自然村,故而得名。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區,1958-1961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61-1984年屬郊區雁山人民公社建立大隊…[詳細] |
三合村 | ~204 | 村莊 | 三合是指舊宅、西龍、滕家三個自然村。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鄉。1958-1960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61年屬桂林市郊區雁山人民公社時…[詳細] |
果園村 | ~205 | 村莊 | 因該村委管轄的自然村有大片果園,故而得名。…[詳細] |
羅安村 | ~206 | 村莊 | 取羅洪、安門底兩自然村各一字得名。羅指羅洪村。安指安門底村。…[詳細] |
良豐村 | ~207 | 鎮中心區 | 因駐地在原良豐村自然村得名。良豐,原名涼風,因村處路邊竹林中,為來往行人休息乘涼之地,故名,后諧音改名良豐,寓意良好豐盛。…[詳細] |
興隆村 | ~208 | 村莊 | 因駐地興隆村自然村而得名。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鄉。1958-1959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59-1961年改屬廣西農墾國有良豐農場。…[詳細] |
竹園村 | ~209 | 村莊 | 因駐地在竹園自然村,故名。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鄉。1958-1959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59-1961年改屬廣西農墾國有良豐農場。…[詳細] |
莫家村 | ~210 | 村莊 | 莫家:莫姓氏家庭居住的地方。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鄉。1958-1959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59-1961年改屬廣西農墾國有良豐農場…[詳細] |
云塘村 | ~211 | 村莊 | 因駐云塘村而得名。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鄉。1958-1959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59-1961年改屬廣西農墾國有良豐農場,1961…[詳細] |
五塘村 | ~212 | 村莊 | 五塘意思是指這里距桂林市中心50里,古代以十里設一塘,據傳本村為驛站,桂林市中心離該地50里。…[詳細] |
茶江村 | ~213 | 村莊 | 取茶園里、江口兩個自然村前第一字而得名。茶指茶園里。江指江口。…[詳細] |
三立村 | ~214 | 村莊 | 三立是指旦家、新村和老屋里三個自然村。1949-1958年屬臨桂縣良豐鄉。1958-1959年屬臨桂縣雁山人民公社。1959-1961年改屬廣西農墾國…[詳細] |
廣西師范大學雁山校區社區 | ~401 | 特殊區域 | 廣西師范大學雁山校區(含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雁山校區)坐落在桂林市雁山區雁山鎮雁中路,籌建于2005年12月,20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雁山校區定位…[詳細] |
桂林理工大學社區 | ~402 | 特殊區域 | 桂林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管理為主的高校。學校源于1956年原國家重工業部在廣西組建的桂林地質學校,歷經五改歸屬、十易校名的發展歷…[詳細] |
桂林旅游學院社區 | ~403 | 特殊區域 | 桂林旅游學院創辦于1985年,原名桂林旅游專科學校,1994年定名為“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高等學校,2021年…[詳細] |
地名由來:
雁山鎮因鎮西邊的大嶺山形似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雁而得名。
基本介紹:
桂林市雁山區雁山鎮位于桂林市南郊,距市中心24公里,桂陽公路貫穿全鎮,交通便利。全鎮土地資源豐富,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一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54個自然村,總人口20103人。盛產糧食、蔬菜、柑桔、禽畜蛋品以及花卉盆景、竹木制品等,是桂林南部歷史悠久的農貿商品集散地。雁山鎮旅游資源豐富,鎮上有華南最大的植物研究所,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雁山公園、馬君武墓、李四光紀念館等。
2001年,雁山鎮以"-"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實現了"十五"計劃的良好開局,兩個文明建設又上新臺階。
大力推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生產全面豐收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第四批廣西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公布,雁山鎮榜上有名。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雁山鎮人口數量為2.01萬人,位列雁山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
2017年12月,雁山鎮上榜廣西2017年度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名單。
文化旅游:
古桂柳運河(又名陡河):座落在會仙鎮境內,與興安靈渠(東渠)相對,也稱西渠,開鑿于唐長壽元年(620年),全長15公里。沿河建閘水陡24座,均用料石砌就,運河源起會仙圩北角面積約30畝的分水
歷史沿革:
清朝時,屬臨桂縣良豐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有良豐鎮,屬臨桂縣。
1958年9月,設雁山公社。
1959年10月,雁山公社劃入良豐農場。
1961年6月,雁山公社劃歸桂林市郊區。
1984年7月,設雁山鎮,屬桂林市郊區。
1996年12月,雁山鎮改屬雁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