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更鄉 | 隸屬:忻城縣 |
區劃代碼:451321207 | 代碼前6位:451321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桂G |
長途區號:0772 | 郵政編碼:542800 |
人口數量:約1.64萬人 |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北更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北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犀牙村 | ~201 | 村莊 | 犀牙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鳳凰村 | ~202 | 村莊 | 鳳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古利村 | ~203 | 村莊 | 古利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內仁村 | ~204 | 村莊 | 內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弄蘭村 | ~205 | 村莊 | 弄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加樂村 | ~206 | 村莊 | 加樂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加猛村 | ~207 | 村莊 | 加猛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加蘭村 | ~208 | 村莊 | 加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雅文村 | ~209 | 村莊 | 雅文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龍門村 | ~210 | 村莊 | 龍門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百福村 | ~211 | 村莊 | 百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加福村 | ~212 | 村莊 | 加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塘太村 | ~213 | 村莊 | 塘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北更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位于北更村而得名。
基本介紹:
北更鄉位于忻城縣的南部,東與古蓬鎮相鄰,西與都安縣馬山鄉接壤,南與上林縣交界,北與遂意鄉毗鄰,忻城至馬山的四級公路貫穿全鄉,鄉政府所在地距離忻城縣城44公里。全鄉現有14個村民委,324個村民小組,2002年底全鄉總人口26459人。總面積28.1萬畝,其中石山面積占92%,人均耕地僅為0.76畝。
全鄉土地面積20494.44畝,其中水田602.5畝,早地17691.94畝。2002年底,桑園面積10150畝,年產鮮繭1100噸,金銀花種植面積5900畝,年產鮮花850噸,是來賓市有名的桑繭、金銀花之鄉,深加工業潛力巨大,同時境內蓄藏豐富的白云石,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北更鄉人口數量為1.64萬人,位列忻城縣各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6位。
2014年7月,農業部認定北更鄉為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八寨金銀花)。
文化旅游:
七卡修路碑位于忻城縣北更鄉加蘭村七卡屯,年代為清(1829年),七卡修路碑為忻城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護單位。
靈陽寺遺址位于忻城縣北更鄉鳳凰村東南,年代為清,靈陽寺遺址為忻城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護單位。
沖曖石寨墻位于忻城縣北更鄉加蘭村沖曖屯東,年代為清,沖曖石寨墻為忻城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護單位。
古利石板道位于忻城縣北更鄉古利村古撲屯東,年代為清,古利石板道為忻城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護單位。
雅文石板道位于忻城縣北更鄉加福村東南,年代為清,雅文石板道為忻城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唐朝,屬賀水縣。
宋朝,屬上林縣。
明清時期,屬古蓬鄉村。
民國時期,先置北更團,后改置北更鄉,隸屬上林縣第六區。
1952年12月,北更鄉成為忻城縣第九區的一部分。
1953年11月,撤第九區置第十一區。
區人民政府駐北更街,區下轄12個鄉。
1955年8月,第十一區改稱北更區。
1958年2月,撒區,置北更、加福、弄蘭3個鄉。
同年9月,撒鄉,成立和平、上游、東方紅3個公社。
1959年1月,3個公社合并為北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