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平鎮 | 隸屬:藤縣 |
區劃代碼:450422110 | 代碼前6位:450422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D |
長途區號:0774 | 郵政編碼:543000 |
轄區面積:約351.8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8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天平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天平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天平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天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龍勝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龍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羅萬村 | ~203 | 村莊 | 羅萬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羅平村 | ~204 | 村莊 | 羅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冷水村 | ~205 | 村莊 | 冷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羅垌村 | ~206 | 村莊 | 羅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陳村 | ~207 | 村莊 | 新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馬村 | ~208 | 村莊 | 新馬村三面環水,風景優美,是潯江沿岸的一個美麗半島,擁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缊,而且歷代人才輩出,是明朝愛國將領袁崇煥故里,目前正在爭創國家“AAAA…[詳細] |
羅蓋村 | ~209 | 村莊 | 羅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民益村 | ~210 | 村莊 | 民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保燕村 | ~211 | 村莊 | 保燕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三益村 | ~212 | 村莊 | 三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塘沖村 | ~213 | 村莊 | 塘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滿村村 | ~214 | 村莊 | 滿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石爐村 | ~215 | 村莊 | 石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思中村 | ~216 | 村莊 | 思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興村 | ~217 | 村莊 | 新興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回龍村 | ~218 | 村莊 | 回龍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大村 | ~219 | 村莊 | 新大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富雙村 | ~220 | 村莊 | 富雙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天平鎮因鎮政府駐天平村得名,天平村取天厚與大沙坪兩自然村各一字命名。
基本介紹:
天平鎮位于藤縣西部,距梧州市75公里,天平水陸交通方便。南梧二級公路經過轄區7個行政村,潯江流經6個行政村。
天平鎮是明朝兵部尚書、愛國名將袁崇煥的故鄉。天平 鎮有 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有獨樹成林的新馬古榕,有風景秀麗的石馬山風景區和羅萬山風景區,有冬暖夏涼的滿村白石洞天,還有大水山石洞,大莫嶺百丈崖和大燕山石人等。
天平鎮主要特產:優質稻米、玉桂、松脂、篙竹、荔枝、龍眼、三黃雞、良種豬。礦產資源豐富,有重晶石、黃鐵礦、花崗巖、大理石等。
近年,天平鎮已建立了種桑養蠶、粉蕉、西瓜、名優水果、八角種植基地和特種豬養殖基地。
天平鎮距縣城28公里,南梧二級公路從境內通過,北邊村寨緊靠西
文化旅游:
袁崇煥故里位于廣西藤縣天平鎮新馬村,距縣城42公里、梧州市區100公里,經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可到達。是抗擊后金入關保衛京師的民族英雄明末兵部尚書、督師袁崇煥的故里。小貼士:袁崇煥(1584-
袁崇煥故里位于藤縣天平鎮新馬村位于綠水環繞的潯江邊,距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18公里。這個村原名叫白馬蓮塘村,后來為了區別平南縣白馬村改成新馬村。新馬村榕樹成蔭,風光秀麗,有袁崇煥紀念碑、袁崇煥
石馬山位于廣西藤縣天平鎮回龍村,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入3公里。距縣城15公里、梧州市區75公里,以山上石頭象大馬和小馬得名。山下因石頭堋塌形成的幾個洞穴甚有趣味,石馬山的左右各有一個古代留下的
袁崇煥故居遺址位于藤縣天平鎮新馬村,年代為明。袁崇煥故居遺址為藤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馬何家祠堂位于藤縣天平鎮新馬村,年代為民國。新馬何家祠堂為藤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唐貞觀五年(631年),置寧風縣,隸燕州,治今鎮域。
唐貞觀七年(633年),燕州更名泰州,遷治寧風縣,并劃轄安基縣。
唐貞觀八年(634年),泰州復名燕州,并遷治安基縣。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燕州廢寧風縣因此改隸藤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寧風縣改屬感義郡。
唐至德三年(758年),寧風縣改隸藤州。
宋開寶五年(972年),寧風縣廢省入鐔津縣。
元代,屬鐔津縣地。
明洪武十年(1377年),屬藤縣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