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子鎮 | 隸屬:平樂縣 |
區劃代碼:450330102 | 代碼前6位:450330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C |
長途區號:0773 | 郵政編碼:541000 |
轄區面積:約1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沙子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沙子街原名沙羊,傳唐代始建,為湘桂驛道必經之地,建有天妃廟。清光緒年間(1875-1908)在天妃廟前鋪了一條沙石路,漸成街圩,故名沙子街。…[詳細] |
保和村 | ~200 | 村莊 | 村因取保衛和平之意而得名。1946年屬沙子鄉。1952年設保和鄉,屬平樂縣第二區。1955年屬沙子區。1958年改保和大隊,屬沙子公社。1962年復改…[詳細] |
圍梓村 | ~201 | 村莊 | 一說以村周圍多梓樹得名;一說由“圍死”雅化得名,傳古代一將軍由沙子赴平樂途徑此地時遭圍困戰死,故名。…[詳細] |
維新村 | ~202 | 村莊 | 以“變法維新”意取名。1934年為維新村,屬興隆鄉。1946年屬世平鄉。1952年與圍梓村并為維新鄉,屬平樂縣第二區。1958年改維新大隊,并析出圍梓…[詳細] |
沙子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沙子街原名沙羊,傳唐代始建,為湘桂驛道必經之地,建有天妃廟。清光緒年間(1875-1908)在天妃廟前鋪了一條沙石路,漸成街圩。…[詳細] |
安隆村 | ~204 | 村莊 | 取“安定興隆”之意得名,光緒末年,陳家榨已成圩,1936年為表示該圩生意興隆,故得名安隆村。…[詳細] |
義和村 | ~205 | 村莊 | 因村有一義渡(半邊渡),為村與村之間聯合管理,村民和平共處,而得名。…[詳細] |
治平村 | ~206 | 村莊 | 1934年為治平村,取“治理平安”之意得名。…[詳細] |
保安村 | ~207 | 村莊 | 因地處平樂、恭城、陽朔三縣交界,是保衛安全要地,故名。…[詳細] |
安全村 | ~208 | 村莊 | 村因舊時安全治安較好,故取名安全。1934年為安全、興大2村,屬興隆鄉。1946年屬世平鄉。1952年設安全鄉,屬平樂縣第二區。1955年屬沙子區。1…[詳細] |
協中村 | ~209 | 村莊 | 因駐地在中心,村民團結協作,故名。1934年為協中村,屬協和鄉。1952年改協中小鄉,屬平樂縣第二區。1955年屬沙子區。1958年改協中大隊,屬沙子…[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駐地舊有天妃廟,廟前道路均為粗沙鋪成,故名。
基本介紹:
沙子鎮,古稱沙陽、沙子埠,位于茶江河畔,平樂縣北部,平樂、陽朔、恭城三縣交界中心。自古以來,連接湘粵桂古驛道和茶江黃金水道在此交匯,省道201線和305線過境,沙子距縣城30公里,距桂林88公里,距陽朔和恭城高鐵站均為20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016年,全鎮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億元,全年共引進投資規模100萬元以上企業3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92元。
全鎮總面積192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10個村委,122個自然村,總人口4.5萬,其中城鎮人口0.82萬人。有漢、瑤、壯、苗、布衣、侗、回等民族。影視劇《五月的鮮花》、《石達開》等在沙子取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沙子鎮人口數量為3.37萬人,位列平樂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
文化旅游:
沙子當鋪位于平樂縣沙子鎮,年代為清。沙子當鋪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民國時,設有協和鄉、興隆鄉、世平鄉。
1950年2月,建立沙子區,同年9月,改稱第二區。
1958年1月,撤區并鄉,分沙子治平2個鄉,同年9月,撤銷治平鄉成立沙子公社。
1961年7月,劃分為沙子、安隆2個公社。
1962年7月,撤銷安隆公社改設沙子區公所。
1984年,改稱沙子鎮。
區劃:廣西·桂林市·平樂縣·沙子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