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四把鎮 | 隸屬:羅城縣 |
區劃代碼:451225105 | 代碼前6位:451225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M |
長途區號:0778 | 郵政編碼:547000 |
轄區面積:約21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四把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四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里寧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里寧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新印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新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大新村 | ~202 | 村莊 | 大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思平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思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思民村 | ~204 | 村莊 | 思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思愛村 | ~205 | 村莊 | 思愛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德能村 | ~206 | 村莊 | 德能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石門村 | ~207 | 村莊 | 石門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龍馬村 | ~208 | 村莊 | 龍馬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雙寨村 | ~209 | 村莊 | 雙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山村 | ~210 | 村莊 | 大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門村 | ~211 | 村莊 | 地門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甘棠村 | ~212 | 村莊 | 甘棠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集環村 | ~213 | 村莊 | 集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棉花村 | ~214 | 村莊 | 棉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里勝村 | ~215 | 村莊 | 里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里樂村 | ~216 | 村莊 | 里樂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里江村 | ~217 | 村莊 | 里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馬安村 | ~218 | 村莊 | 馬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長春村 | ~219 | 村莊 | 長春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安村 | ~220 | 村莊 | 新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同村 | ~221 | 村莊 | 大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四把鎮因鎮政府駐四把社區四把街而得名。
基本介紹:
四把鎮座落在九萬大山南麓苗嶺山脈腳下。全鎮總面積約212平方公里,共轄1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43280余人,其中仫佬族人口占70%以上,素有仫佬山鄉之稱。鎮人民政府駐地四把街,東距縣城10公里,南至宜州市約31公里,東北距河池市唯一內河出海口岸羅城牛鼻港40公里。境內黔桂枝線岔(三岔)羅(羅城)鐵路貫境而過,浮(浮石)宜(宜州)省道經四把穿街而去,縣道經鎮區西向下里、天河、懷群、兼愛、喬善、寶壇、納翁等7個鄉鎮(15萬余人口),是全縣的交通樞紐。
目前全鎮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村村通電話。全鎮共有化工、建筑、運輸、加工、修理、食品、飲食服務等中小型企業1000多家。四把素有“無
榮譽排行:
2020年8月,經過復查審核,四把鎮繼續保留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文化旅游:
韋一平故居位于羅城縣四把鎮下里里樂村短洞屯,年代為近現代。韋一平故居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東面門前臺階南側沿邊分界,分南北兩側。南側以圍墻墻基為基線,向東外延1.1米、向南
歷史沿革:
唐貞觀四年(630年),置天河縣,治今鎮里勝村舊縣屯,隸同年置的粵州。
唐乾封年間(666—668年),改隸宜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隸龍州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復隸宜州。
唐元和八年(813年),天河縣遷治今天河鎮。
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思祿鄉,屬羅城縣。
1952年,天河縣并入羅城縣,初分為第二區和第三區,后兩區合并為四把鄉。
1958年8月,設四把公社。
1962年10月,復設四把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