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埔鎮 | 隸屬:柳城縣 |
區劃代碼:450222100 | 代碼前6位:450222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B |
長途區號:0772 | 郵政編碼:545000 |
轄區面積:約233.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97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埔城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大埔城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大埔城北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大埔城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洛崖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洛崖原名陸崖,傳明末陸氏在山崖下始居建村,故名。清初陸氏逐漸遷居河對岸,嚴氏到此落戶,改名落崖。后人簡筆,誤寫成洛崖。…[詳細] |
六休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清朝時期,原有韋、何兩姓三戶人在此居住。駐地村原名叫“六有”,后來,兩廣內亂,鄧、楊兩姓六個人逃難至此,在一棵大樹下休息,認為這地方很好,決定在此落戶…[詳細] |
里明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里明原名底明,傳元至元十八年(1281)由湖南張氏遷建,因處上明村底下,故名。1949年后,因該村距上明村僅有一里,諧音改為里明。…[詳細] |
中回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駐地中回屯群山圍繞,取名“中圍”,后用“回”取代“圍”,故名。…[詳細] |
正殿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駐地原名下鄧,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鄧家在下鄧、大埔、靖西建立祠堂,以下鄧祠堂最大,被譽為正殿,故名。…[詳細] |
靖西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1938年,大埔鎮官員認為此地亂民多,為表明其要平定鎮西亂民的態度,故以“靖西”名之。…[詳細] |
龍臺村 | ~206 | 村莊 | 該村轄區的長龍屯內有一形如臺子的嶺,取名“龍臺”。…[詳細] |
木桐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木桐屯,因該村建村時此地木桐樹較多,故名。…[詳細] |
洛古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洛古原名鑼鼓,傳清嘉慶三年(1798)在小河邊建居,河水撞擊石頭,發聲似鑼鼓響,故名鑼鼓,后演變成“洛古”。…[詳細] |
南村村 | ~209 | 村莊 | 南村屯建于小河南邊,故名。1984年從六休大隊析出南村,設南村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設南村村公所。1995年復設南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洛崖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洛崖原名陸崖,傳明末陸氏在山崖下始居建村,取名“陸崖”,后演變為“洛崖”。…[詳細] |
中寨村 | ~211 | 村莊 | 該地一帶沿融江河岸有三村寨,中寨屯居中,故名。…[詳細] |
上里村 | ~212 | 村莊 | 駐地原名李村,傳明崇禎三年(1630)由李氏從湖南遷建,故名。后因非李姓人在距此500米處建新村,便將“李”改為“里”,隨即,李村被稱為“上里”,新建…[詳細] |
同境村 | ~213 | 村莊 | 同境屯,村背半山有泉,日曬如鏡閃光,喻為“銅鏡”,取名“銅鏡”,因書寫有誤,后寫為“同境”。…[詳細] |
勤儉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勤儉,壯語Gwnzgemh,“勤gwnz”即上邊,“儉gemh”即山坳。勤儉屯因建村于山坳上,故名。…[詳細] |
吉兆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古時候的行政驛站定10里為一塘,從柳城縣治(鳳山)到此正好是三塘,故名。…[詳細] |
三塘村 | ~216 | 村莊 | 古時候的行政驛站定10里為一塘,從柳城縣治(鳳山)到此正好是三塘,故名。…[詳細] |
田垌村 | ~217 | 村莊 | 田垌屯建于田垌一側,故名。1980年從三塘大隊析置田垌大隊,屬洛崖公社。1984年改田垌村,設田垌村民委員會,屬洛崖鄉。1987年改設田垌村公所。19…[詳細] |
樂寨村 | ~218 | 村莊 | 該地管轄納樂、邱寨兩個屯較大,取兩屯各一字,命名“樂寨”。…[詳細] |
地名由來:
大埔鎮鎮政府駐地位于大埔街,原名“大埠村”,后改"埠"為"埔",大埔由此得名。
基本介紹:
大埔鎮是柳城縣城關鎮,廣西重點鎮之一。面積233.4平方公里,轄21個村民委(社區),117個自然屯。年末總人口6.51萬。有耕地面積4515公頃,其中水田2203公頃。2005年,大埔鎮黨委、政府圍繞"農業穩鎮、工業強鎮、三產富鎮、科教興鎮"的總體思路,不斷完善小城鎮建設,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商貿城、河西工業區和舊城改造建設加快,大埔鎮政府辦公樓搬遷工程奠基儀式于2005年11月3日勝利舉行,現新辦公大樓正在興建中;觀音屯、興華屯、下里屯、姑婆屯、回龍屯完成了人畜飲水點工程,完成力田至舊縣沿江路和白土坳至中寨路的建設。南村鄔家屯生態村建設、老都六蔬菜基地、正殿桑蠶基地、正殿食用菌基地和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大埔鎮人口數量為7.97萬人,位列柳城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
2020年8月,經過復查審核,大埔鎮繼續保留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大埔鎮上榜廣西2017年度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名單。
2014年7月,大埔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知青城位于柳城縣大埔鎮洛崖村,地處融江河畔,是以知青文化為主題,融山水、古鎮風光于一體的知青文化創意園。知青城位于融江河畔,座落在依山傍水,風光迷人的柳城縣大埔鎮洛崖社區,距縣城5公里,距柳
柳城窯址位于美麗的柳城縣縣城融江河畔,分布范圍長約四五公里,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內面積27萬多平方米,是柳城縣眾多窯址中最早發現、最具典型性的窯址,是迄今廣西境內發現的規模較大,燒造時間延續較長
歷史沿革:
1950年,設立大埔區。
1958年9月,分設東方紅公社和上游公社。
1961年6月,東方紅公社改為大埔公社。
1962年9月,東方紅、上游公社合并為大埔區。
1969年冬,大埔區改為大埔公社。
1980年冬,設大埔鎮。
2005年7月,洛崖鄉并入大埔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