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六景鎮 | 隸屬:橫州市 |
區劃代碼:450181108 | 代碼前6位:450181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A |
長途區號:0771 | 郵政編碼:530000 |
轄區面積:約16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17萬人 |
人口密度:約4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2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六景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六景圩,傳清雍正八年(1730)八聯谷閉村人遷此建圩,因周圍有大灣旋渦、雞龍珠、蝦公巖、孫女石、拜龍卷、木棉花六個風景點,故名。…[詳細] |
良圻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民國初設良溪團,1924年稱良圻。1951年改良春鄉。1955年改創建社。1957年復稱良圻鄉。1958年改大隊。1962年改公社。1969年改良圻大…[詳細] |
芳香社區 | ~003 | 村莊 | 因駐地是廣西農墾國有良圻農場于1952年2月建場,最早名稱命名為“芳香農場”;且農場最早時種植有香茅草而得名。寓意該社區企業、居民生產生活事業諸事順利…[詳細] |
布文村 | ~201 | 村莊 | 布文,原寫成咘呅,壯語Mbojmbaenj,“咘mboj”指泉,“呅mbaenj”涌出、冒出,指泉井。傳清康熙九年(1670)陸姓人從邕寧五塘榃南村遷…[詳細] |
竹標村 | ~202 | 村莊 | “竹標”原名竹表,“表”方言意為邊端,因在竹邊建村得名,1917年因諧音改稱竹標。…[詳細] |
官山村 | ~203 | 村莊 | 清雍正八年(1730)陸姓人從巒城格木搬來官山腳下定居,故名。…[詳細] |
石洲村 | ~204 | 村莊 | “石洲”村名,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甘姓人從賓陽縣遷此建村,以村西南郁江中央石洲灘取名,故名。…[詳細] |
那莫村 | ~205 | 村莊 | 那莫,壯語Nazmueg,“那naz”指田,“莫mueg”指模糊,意為云霧籠罩之田。傳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李姓兩兄弟從那務村遷建,因地處山區,每…[詳細] |
大浪村 | ~206 | 村莊 | “大浪”村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由陳三水縣榃西村人遷建,因群山四周起伏似大浪,故名。…[詳細] |
八聯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八聯”村名,因由那祖、大村、佛巴、榃東、谷閉、榃冷、巴冒、長塘等8個自然村組成,故名。…[詳細] |
龍口村 | ~208 | 村莊 | “龍口”村名,傳明崇禎三年(1630年)陳姓人從巒城方村遷建,因村后山形像龍頭,村建在龍口底下,故名。…[詳細] |
民塘村 | ~209 | 村莊 | “民塘”村名,指民國時期設民塘村,取民竹、馬塘村各一字得名,故名。…[詳細] |
馬氈村 | ~210 | 村莊 | 馬氈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小王村 | ~211 | 村莊 | “小王”村名,原名大凰。清康熙元年(1662年)韋姓人從賓陽縣白石村遷建。因村邊地形像大鳳凰,故名。宣統元年(1909)當地人認為村較小,不能稱大凰而…[詳細] |
承樸村 | ~212 | 村莊 | “承樸”村名,原名陳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馬氈人遷建,以村中魚塘陳婆塘取名,1931年諧音改名承樸。…[詳細] |
覃寨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覃寨原名尋(尋)寨,傳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由賓陽縣平奕村人來此尋地建村寨,故名。1931年為便于書寫而寫成覃寨,“尋”“覃”當地方言同音。…[詳細] |
石板村 | ~214 | 村莊 | 石板,傳清康熙元年(1662)由賓陽縣古辣人遷建,因村地平坦,像一塊四方石板,故名。…[詳細] |
化龍村 | ~215 | 村莊 | 化龍原名那蒙。那蒙,壯語Nazmungz,“那naz”指田,“蒙mungz”指芋莖和葉,指芋頭田。因建村時村邊有塊長有野生芋的田,故名。…[詳細] |
木塘村 | ~216 | 村莊 | 傳明嘉靖十年(1531年)李姓人從永淳縣遷建,因村地樹木、水塘多得名,故名。…[詳細] |
佛渡村 | ~217 | 村莊 | 1959年合設佛渡鄉,取佛子、那渡村各一字得名,故名。…[詳細] |
紅花村 | ~218 | 村莊 | 紅花原名榃社。明宗禎十四年(1641年)黃姓人從賓陽武陵遷建,因處榃冷下得名。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后因村中長的漂亮,而改稱紅花村。…[詳細] |
利垌村 | ~219 | 村莊 | 利垌村位于六景鎮東南部,地處101省道與六景至橫州二級公路在此交匯,緊鄰六景工業園區,靠近黎欽鐵路橫州站,距鎮人民政府、六景高速出口約18公里,交通十…[詳細] |
那帽村 | ~220 | 村莊 | 取那傳、上帽、下帽各一字得名1953年設那帽鄉。1958年改大隊。1962年改公社。1969年復改大隊。1984年改那帽村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稱那…[詳細] |
隴西村 | ~221 | 村莊 | “隴西”村名,村莊在山谷的西邊而得名。指由排草、大垌、滕村、新村4個自然村組建而成,因山巒起伏走向西南,地勢座發勝人,故名隴西村。…[詳細] |
亭茶村 | ~222 | 村莊 | “亭茶”村名,傳明嘉靖十年(1531)楊姓人從陶圩學斗村遷建,因有人在路旁榕樹下建竹亭賣茶,故名。…[詳細] |
泗英村 | ~223 | 村莊 | “泗英”村名,指1915年由榃西、王垌、栗村、紅泥4村合辦盤鼓小學,后改稱泗英小學,寓意“四村出英才”。以校名取村名。…[詳細] |
良村村 | ~224 | 村莊 | “良村”村名,原名梁村。明嘉靖元年(1522年)梁姓人從巒城東門遷建,先命梁村后改良村,故名。…[詳細] |
張村村 | ~225 | 村莊 | 張村,傳明萬歷七年(1579年)張姓人從陶圩禾稿村遷建,故名。…[詳細] |
高沙村 | ~226 | 村莊 | “高沙”村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黃姓人從山東白鶴縣寶鴨塘遷建,因建在地勢較高的灘岸上,故名。…[詳細] |
竹塘村 | ~227 | 村莊 | 傳明洪武十四年(1381)蘇姓人從山東白鶴縣遷建,因村江兩岸盛長竹林,初名竹木村。1949年與換塘村合村,各取一字得名,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六景鎮原名"鹿頸",1936年以當地六大景觀重新命名為"六景"。
基本介紹:
六景鎮位于橫縣西部、南寧東部,距首府南寧僅48公里,總面積165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1個航運公司,49個村屯,總人口31855人。2001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482.65萬元,農業總產值5503萬元,財政總收入達420.5萬元,人均收入達1571元。六景鎮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湘桂鐵路在六景設火車站,離黎欽鐵路橫縣站僅10公里;桂海高速、南廣高速、六良二級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有六景出入口;郁江航道長年能通航1000噸貨輪,六景深水港碼頭正準備興建;鎮區距離南寧國際機場僅45分鐘車程。"四位一體"的現代交通網絡使六景鎮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無論你從哪里來或是到哪里去都給你帶來方便。如今,六景成
榮譽排行:
2024年7月,2024年中國西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名單發布,六景鎮榜上有名,位列第51名。
2024年5月,2024鎮域經濟西部100強榜單發布,六景鎮位列第61名。
2023年9月,2023中國西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揭曉,六景鎮位列第39。
2022年9月,2021中國西部百強鎮名單揭曉,六景鎮位列第40位。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六景鎮人口數量為7.17萬人,位列橫州市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
2020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愛衛會命名六景鎮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鎮”。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六景鎮位列第826名。
2020年9月,六景鎮上榜2019中國西部百強鎮,位列第58位。
2018年12月,六景鎮上榜廣西2018年度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名單。
文化旅游:
布文巖石刻位于橫州市六景鎮布文村委布文村,年代為明至民國。布文巖石刻為第八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亭茶楊氏祖屋位于橫縣六景鎮亭茶村東北部,時代為清嘉慶年間1796-1820,類別為古建筑。2012年,亭茶楊氏祖屋被公布為橫縣文物保護單位。
萬尤府位于橫縣六景鎮亭茶村西,時代為清嘉慶年間1796-1820,類別為古建筑。2012年,萬尤府被公布為武鳴縣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62年,設良圻區,六景鄉屬巒城區。
1968年,良圻區改設良圻公社,并增設六景公社。
1984年10月,六景公社撤銷改設六景鎮,良圻公社撤銷改設良圻鄉。
1994年,良圻鄉改為良圻鎮。
2005年7月,良圻鎮與六景鎮合并成立新的六景鎮。
橫縣盛產荔枝,現有種植面積10萬畝,栽培品種多,尤以三月紅、黑葉荔、香荔、糯米糍最為盛名。其中三月紅種植面積6.52萬畝,年產4500噸以上
區劃:廣西·南寧市·橫州市·六景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