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關鎮 | 隸屬:灌陽縣 |
區劃代碼:450327101 | 代碼前6位:450327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C |
長途區號:0773 | 郵政編碼:541000 |
轄區面積:約21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黃關村 | ~200 | 鎮中心區 | 黃關街原名黃牛寨,因關寨門像一頭黃牛得名,成圩市后稱黃牛市,后改稱黃關街。…[詳細] |
中秀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取中渡、峰秀各一字得名。中指中渡村。秀指峰秀村。…[詳細] |
唐官村 | ~202 | 村莊 | 因村人多姓唐且曾有人當過縣官而得名。1948稱唐官村,因村人多姓唐且曾有人當過縣官而得名,屬獅龍鄉。1952年改鄉,中秀村并入,屬灌陽縣第二區。195…[詳細] |
李官村 | ~203 | 村莊 | 據舊志載為李官屯。相傳古時有一姓李的武官帶兵在此處駐扎,后死于此地,故名李官。…[詳細] |
東陽村 | ~204 | 村莊 | 取東升太陽之意,故名。1948年稱東陽村,取“太陽東升”之意得名,屬獅龍鄉。1952年改鄉,屬灌陽縣第二區。1954年新民鄉并入。1955年屬黃牛市區…[詳細] |
大竹山村 | ~205 | 村莊 | 因村駐大竹山而得名。大竹山,因村旁山嶺長有大片竹子,故名。…[詳細] |
陡水村 | ~206 | 村莊 | 村前有一江,山勢高峻,水流陡急,懸空而下,故名陡水。…[詳細] |
興秀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以“山水秀麗、人丁興旺”之意取名。1948年稱興秀村,屬英俊鄉。1952年改鄉,屬灌陽縣第二區。1954年并入聯德鄉。1955年屬黃牛市區聯德鄉。19…[詳細] |
聯德村 | ~208 | 村莊 | 以“聯合起來,同心同德”之意取名。1948年合設聯德村,以“聯合起來,同心同德”之意取名,屬英俊鄉。1952年改鄉,屬灌陽縣第二區。1954年興秀鄉并…[詳細] |
正江村 | ~209 | 村莊 | 當地一帶有3條小江,此村位于正中間的那條江岸邊,故名。…[詳細] |
大倚村 | ~210 | 村莊 | 大指大凹片村,椅指椅石村。由大凹、椅石兩村合并而得名。…[詳細] |
貓兒石村 | ~211 | 村莊 | 因村中貓兒石山上有伏石如貓,故名。因貓兒石得名。…[詳細] |
商家村 | ~212 | 村莊 | 商家街原名商家坪,原是商家行商駐足之地,后逐漸發展成街市,故名。…[詳細] |
順溪村 | ~213 | 村莊 | 順溪江原名瑞溪江,又稱瑞江,為附近一帶江水的源頭,以其祥瑞之意取名。…[詳細] |
龍吟村 | ~214 | 村莊 | 村旁石山蜿蜒,形如長龍,龍下有巖,猶如昂首長吟,故名龍吟。…[詳細] |
地名由來:
黃關鎮原名黃牛寨、黃牛市,因境內有一座巨大的猶如一頭靜臥的黃牛形狀的大石山而得名;1957年更名黃關。
基本介紹:
黃關鎮 轄:黃關、中秀、唐官、李官、東陽、大竹山、陡水、興秀、聯德、正江、龍吟、大倚、貓兒石、商家、順溪15個村委會。
黃關鎮位于灌陽縣中南部,距縣城21公里。東南與湖南江永縣交界;南與恭城縣相連;西南與觀音閣鄉接壤;北連新街鄉;西與西山瑤族鄉毗鄰。總面積210.3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44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42851人。少數民族有瑤、壯、侗等1674人,其余為漢族。鎮人民政府駐地黃關街側面有一石山,山形若黃牛,橫臥江邊,而斯山之巔,寬廣平坦,深林蓊蔚,南北有二路,可通山崖,各立關隘,故名黃牛寨。后來居住的人增多,形成街市,改名黃牛市。民國中期為黃關區,轄獅龍、峰峻、月山、源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黃關鎮人口數量為2.83萬人,位列灌陽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
2014年7月,黃關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灌陽縣鄭氏宗祠位于灌陽縣黃關鎮唐官村,年代為清代。灌陽縣鄭氏宗祠為灌陽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寶藏紀念塔位于灌陽縣黃關鎮商家村,年代為近現代。全寶藏紀念塔為灌陽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盆形古墓群位于黃關鎮東南面金盆形村背后,古墓分布于該山的西面10座,相距20 至30米,封土高1至2米,直徑10至12米。試掘古墓1座,墓志磚土有“太康七年六月口日”, 附近拋露的磚塊與該
白沙村古墓群位于黃關鎮東北面的白沙村背后,分布于平緩地和山頂,寬300多米、長約500米小古墓封土上長存松樹,封土大小不一,大的封土高2米,直徑11米;小的封土高1米,直徑6米。墓葬排列有序
四方山遺址 位于黃關鎮東陽白沙村東約500米。地表散有遺物,多分布在西面和南面 的山腰和山腳。采集有石斧、穿孔石刀、石片等石器,大小一般在長7至8厘米,寬3至5.7厘 米,厚0.9至1.6厘
歷史沿革:
民國中期,為黃關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稱為英俊鄉。
解放后,1949年12月,成立黃牛市區人民政府。
1952年8月,改稱為第二區。
1957年12月,分設為黃關、商家、西山瑤族鄉、陡水瑤族鄉四個鄉。
1958年8月,黃關、陡水、商家、西山四個鄉合并為黃關人民公社。
1961年7月,分設黃關、白竹鋪兩個公社。
1962年7月,合并黃關區公社。
1968年4月,改為黃關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改為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