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仁渡村 | 隸屬:灌陽鎮 |
區劃代碼:450327100224 | 代碼前6位:450327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桂C |
長途區號:0773 | 郵政編碼:541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因當時龍仁鄉所有村都以仁字開頭,取龍仁、馬渡橋各一字得名。
基本介紹:
仁渡村簡介
仁渡村位于縣城北大門,距縣城約2公里,全村634戶,6個自然村,1939人。
近幾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村委班子積極整帶領本村群眾發家致富,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前年,本村村民分別在社灣屯、窖子山新建兩個黑李場,共計200畝,總投資50萬,今年的長勢良好,明年的收成有望豐收;今年共完成兩處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500人的飲水問題;今年6月的重大水災使得仁渡村水田、道路、橋梁多處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其中峽口屯的一處橋梁被沖斷,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活、生產。10月份,村民在村干部的號召與帶領下,自籌資金3萬元,重新修建了一座寬5米左右,長20米的鋼混橋,
歷史沿革:
1952年改鄉,屬灌陽縣第四區。
1955年屬新圩區。
1957年屬城關鄉。
1958年分設仁渡、和平、幸福3大隊,屬紅旗公社。
1961年屬城關公社。
1962年合設仁渡公社,屬城關區。
1968年改大隊,屬紅旗公社。
1984年改仁渡村民委員會,并析出排埠江村,屬紅旗鄉。
1987年為仁渡村公所,1995年恢復為仁渡村民委員會。
1999年屬灌陽鎮。
2020年根據民政部基層政權的文件要求,改為仁渡村村民委員會至
周邊相關:
仁渡村附近有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千家洞原始森林景區、唐景崧故居、湘江戰役灌陽新圩阻擊戰舊址、唐家屯古居、灌陽酒海井紀念亭等旅游景點,有灌陽雪梨、桂林腐竹、灌陽油茶、灌陽長棗、紅薯酒、灌陽橙等特產,有灌陽二月八農具節、灌陽農具節、千家洞瑤族盤王節、寶石工藝畫、關公文化節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