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江平鎮 | 隸屬:東興市 |
區劃代碼:450681101 | 代碼前6位:450681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P |
長途區號:0770 | 郵政編碼:538000 |
轄區面積:約23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城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城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城北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城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萬尾村 | ~201 | 村莊 | 萬尾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江龍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江龍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吒祖村 | ~203 | 村莊 | 吒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長山村 | ~204 | 村莊 | 長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潭吉村 | ~205 | 村莊 | 潭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橫隘村 | ~206 | 村莊 | 橫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班埃村 | ~207 | 村莊 | 班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交東村 | ~208 | 村莊 | 交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山心村 | ~209 | 村莊 | 山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黃竹村 | ~210 | 村莊 | 黃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榕樹頭村 | ~211 | 村莊 | 榕樹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思勒村 | ~212 | 村莊 | 思勒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那漏村 | ~213 | 村莊 | 那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貴明村 | ~214 | 村莊 | 貴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巫頭村 | ~215 | 村莊 | 巫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江平鎮原是臨江草坪,得名江坪,后改為江平。
基本介紹:
江平鎮位于廣西東興市東部,東與防城區江山鄉交界,南瀕北部灣,西同東興鎮接壤,北和防城區那梭鎮相鄰。鎮政府所在地位于防城港至東興濱海一級公路約30公里處。全鎮轄15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46個自然村,259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總人口4.35萬人,其中京族1.5萬人,是全國少數民族-京族唯一聚居地。 江平鎮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全鎮總面積238.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8公里。江平鎮是廣西與東盟對接的橋頭堡、東興市對外開放的東大門。濱海一級公路橫穿全鎮,轄區內的潭吉港、京島港可通往中國和越南各大港口,水陸交通極為便利。轄區內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是發展紅樹林生態游和沙灘游最理想的場所。鎮內金灘是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江平鎮被命名為第五批廣西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街道)。
2021年10月,江平鎮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獨弦琴藝術)。
2020年8月,經過復查審核,江平鎮繼續保留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江平鎮位列第630名。
2019年7月,江平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江平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江平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京島風景名勝區京族是我國22個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少數民族之一,我市江平鎮萬尾、山心、巫頭3個行政村(島)是我國京族的唯一聚居地,通稱“京族三島”。京族人口占我市總人口的12.8%,約占廣西
萬尾金灘位于東興市的京族三島——萬尾島、巫頭島和山心島,是我國大陸海岸線的最西南端,居民以京族為主。其中以萬尾島上的金灘最為著名,有10公里長的海灘,集沙細、浪平、坡緩、水暖于一身,無污染,
京族博物館位于廣西省防城港下轄東興市東興市江平鎮萬尾京島風景名勝區,2009年正式開館。這是我國首個京族博物館,集中展示了海洋民族——京族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
社山遺址又稱交東貝丘遺址,位于廣西省防城港下轄東興市江平鎮交東村西南海邊,是新時期時代的遺跡。遺址在高出海面約10多米的山丘上。山上有一社山,遺址在社山東部隆起處,故得名社山遺址。社山遺址是
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防城縣江平鎮。
1950年,設南區。
1952年,為第二區。
1955年,為江平區。
1957年,撤區設江平鄉。
1958年,設江平公社。
1984年,江平公社撤改為江平鎮。
1996年,改隸東興市。
江平鎮是黃皮果的主要產地,而鎮內江龍大隊的種植面積最廣,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少則一兩棵,多達幾十棵。每年的七、八月,是黃皮果的成熟季節,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實在是果未入口口水先流了……黃皮果,又名“
煎堆,又名混堆。一種用糯米和綠豆做成的煎餅,色澤黃亮,外脆內軟,香甜可口,是江平鎮人民常做的一種傳統美食。做法:將糯米磨成粉,用溫水將綠豆磨碎煮熟、去殼,與糖和成綠豆泥,將綠豆泥做餡,用糯米團包成杯口
紅姑娘薯,又名荔枝紅、妹子薯,主產于松柏村,江平鎮、馬路鎮亦有分布。每年種植將近10萬畝。薯形如長紡錘形,皮為紫紅色,肉則淡黃或白色,熟食味甜,爽口;莖葉生勢強,耐肥耐寒性好,還能抗薯疫、黑斑病及軟腐
陳鳳鳴,又名陳明,呂劍,1925年1月生于廣西防城縣江平鎮竹圍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4年,為了生計,其父陳龍光舉家遷居本縣三波鄉沙潭江村,靠租種地主陳維周的幾畝薄田維持生活,日子相當艱難。隨著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