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窩社區 | 隸屬:龍窩鎮 |
區劃代碼:441621102001 | 代碼前6位:44162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粵P |
聯系電話:0762-7565936 | 郵政編碼:517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辦公地址:橋東街5號 |
地名由來:
相傳明代中葉有一位國師,發現江西省贛州有一條龍(山脈)非常勇猛雄壯伸向遠方,他就跟隨龍脈去找尋盡龍末結的風水寶地。他經過20多天跋山涉水,一直跟到廣東省歸善縣古名都的烏石,再入長樂琴江都彭坊村口和高坑村口交匯處,龍脈已止,知是盡龍末結的地方,于是登山一望,只見前面明堂開闊,左右兩條河水交匯,而曲彎流去,不見水口。觀左有雄獅(山)相侍,右有猛虎(山)來迎。便念出一條地斷訣:“獅虎分明賓主聚,明堂開闊下砂回,簇簇秀峰鎖水口,重重屏嶂遠環圍,龍須兩水面前合,富貴吉壤萬代基。”他欣喜地向山腰走去登穴定位,忽然在大草叢中跳出一只貓來,他猛省曰:“原來這條是“香龍””。再審視后,又念出一條地懺:“主穴結廟堂,廟下結墟場,人才兩興旺,吉龍落居方”。國師將此事告知當地父老,父老們上山一看,認為山右邊一個山嘴向前伸出,認為吉龍要走。國師便把“羅盤”一側,說:“日后這山有變化,龍就不走了。次年,那山嘴崩潰,成為一個崩崗”。從此,人們便相信國師的話,按其地懺“主穴結廟堂,廟下結墟場,人才兩興旺,吉龍落居方”,把該地稱為龍窩,故名。
榮譽排行:
2019年10月,龍窩社區入選2019年廣東省衛生村名錄。
基本介紹:
龍窩社區是紫金縣龍窩鎮下轄的社區,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41621102001,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41621。郵政編碼為517000,車牌號碼為粵P。龍窩社區與梅園村、慎田村、上坑村、龍窩村、琴江村、禮坑村、竹徑村、黃洞村、琴星村、連塘村、桂山村、高坑村、排樓村、茶松村相鄰。
龍窩社區聯系電話:0762-7565936
文化旅游:
紅二師紅四師會師遺址位于紫金縣龍窩鎮龍窩居委會龍窩鎮府旁的水田。1928年1月,由廣州起義軍人余部改編的紅四師,在解放紫金城生擒國民黨中將丘國忠后,挺進龍窩,與紅二師第五團和工農革命軍縣大隊
歷史沿革:
1958年,龍窩人民公社成立,稱龍光大隊、龍南大隊;1973年,1986年冬撤區建鎮,1989年,龍光大隊、龍南大隊合并為龍窩管理區,并將龍窩圩鎮范圍獨立出來成立龍窩社區居委會,屬紫金縣龍窩鎮人民政府管轄,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龍窩社區附近有紅二師四師會師遺址、越王山風景區、御臨門溫泉度假村、紫金觀、紫金中壩孫中山祖籍紀念館、桂山石樓等旅游景點,有紫金永安牌椒醬、紫金春甜桔、藍塘土豬、紫金竹殼茶、紫金香菇、紫金牛肉丸等特產,有紫金花朝戲、紫金花朝戲、燈彩(忠信花燈)、和平貓頭獅、龍川手擎木偶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