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光輝村 | 隸屬:增江街道 |
區劃代碼:440118002203 | 代碼前6位:440118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A |
聯系電話:020-82623639 | 郵政編碼:5113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辦公地址:增江街光輝村 |
地名由來:
該村村民相信新中國的未來必然是光明輝煌的,故名。
基本介紹:
光輝村位增城市區東部,地處增江街增正公路兩旁,距增江街政府所在地約3.00公里,交通方便。東鄰湖塘埔,南鄰體育館,西鄰增江河,北鄰聯益村。轄耕寮村、上扶羅村、下扶羅村、光輝村等四個自然村13個村民合作社。現有農戶358戶,有鄉村人口1586人,其中農業人口1568人。全村耕地面積1380畝,魚塘面積620畝,山塘面積120畝,林業用地11426畝。全村氣溫、海拔適中,雨水充足,適合種植糧食、果樹等農作物。我村屬于一般行政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二三產業、種植業為主。
近幾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村充分發揮地理位置優勢,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大村莊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進
榮譽排行:
2023年4月,2022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創建單位名單出爐,光輝村在列。
2021年12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于光輝村2021年廣東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二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名單,光輝村榜上有名(番石榴)。
2021年11月,光輝村獲得2020年度“廣州名村”榮譽稱號。
光輝村聯系電話:020-82623639
文化旅游:
飛泉洞摩崖石刻位于廣州市增城區增江街光輝村湖塘埔自然村后山崖壁上(土名:石寨)。山崖南面為溪澗,溪水從高處潺潺流入水潭,猶如清泉注入杯中,故此處風光又稱“曲水流杯”,明永樂年間就有“增江八景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五年(1740),賴氏開居始祖賴延爵由福建永安遷入此地。
1957年四條自然村組成光輝農業合作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稱為光輝大隊。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調整為光輝鄉。
1987年1月,撤區改鎮,撤鄉改村,稱為光輝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屬荔城鎮轄。
2004年增江街成立,改屬增江街轄。
周邊相關:
光輝村附近有飛泉洞摩崖石刻、增城白水寨、何仙姑景區、增江畫廊、增城博物館、增城廣場等旅游景點,有“增城掛綠”荔枝、遲菜心、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派潭涼粉草、增城烏欖等特產,有廣州欖雕工藝、增城貔貅舞、增城麻車火狗、何仙姑與掛綠的傳說、畬族拜祖公圖、廣州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
賴際熙(1865-1937),字煥文,號荔坨,增城市增江街光輝村湖塘埔人。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攻讀于廣州廣雅書院。清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
區劃: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增江街道·光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