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南村 | 隸屬:新塘鎮 |
區劃代碼:440118101216 | 代碼前6位:440118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A |
聯系電話:020-82701875 | 郵政編碼:51134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辦公地址:增城區新塘鎮水南村水南頭沖 |
地名由來:
因位處新塘水鄉西南部,故名。
基本介紹:
南埔村位于東江河畔,新塘鎮城區西南部,與靠近廣州黃埔區,交通十分便利,村轄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南埔村分為兩條自然村:一條水南自然村,人口2320人,一條夏埔自然村,人口1092人。村有十個經濟合作社,現常住人口共有3412人,外來暫住人員約15000人,現有土地90%被征用,兩條自然村自建廠房出租,本村的村民自組合伙經營貿易生意和辦企業,年青人外出工作,余下土地由年齡較大的村民耕種,村的集體收入120萬元,按人口平均分配每年3000元。
由于城鄉經濟發展,農民“洗腳上田”務工經商成為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集體經濟逐年發展,村民生活逐年改善,目前村致力建設富裕、安康、民明、和諧的社會主義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水南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村名單,水南村榜上有名。
2019年9月,水南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水南村聯系電話:020-82701875
歷史沿革:
解放前稱南埔,解放初期屬新二區,1951年土改后劃為南埔水鄉,1956年高級社時期分水南、下埔兩個高級社,1958年公社時期合設南埔大隊,屬新塘公社。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新塘公社),改新塘鎮(區級鎮),南埔大隊調整為南埔鄉。
1987年撤區改鎮,撤鄉改村,設南埔村民委員會,屬新塘鎮。
2020年南埔村民委員會分設水南村民委員會和夏埔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水南村附近有增城白水寨、何仙姑景區、增江畫廊、增城博物館、增城廣場、小樓人家等旅游景點,有“增城掛綠”荔枝、遲菜心、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派潭涼粉草、增城烏欖等特產,有廣州欖雕工藝、增城貔貅舞、增城麻車火狗、何仙姑與掛綠的傳說、畬族拜祖公圖、廣州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
水南白蔗盛產于增城市新塘鎮水南村。該村地處珠江三角洲平原,水土肥美,適宜種植甘蔗。白蔗扎根深至3米開外,莖稈長5-6米,且冬至過后其生勢仍然壯旺。該產品的特點是:蔗汁多而清甜,皮薄肉脆,擲地即折,有“
區劃: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水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