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塘鎮 | 隸屬:英德市 |
區劃代碼:441881106 | 代碼前6位:44188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R |
長途區號:0763 | 郵政編碼:511500 |
轄區面積:約12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8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青塘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青塘社區居委會位于青塘鎮墟鎮,人口4360人,其中農業人口2300人,耕地面積167畝。辦事處設在廣韶北路,干部5人。…[詳細] |
青北村 | ~202 | 村莊 | 青北村位于青塘鎮北部,毗鄰翁源縣官渡鎮。有30個自然村,全村總人口4950人、1145戶;大部分從事農田耕種、打零工謀生。距離鎮政府有3公里左右![詳細] |
新青村 | ~203 | 村莊 | 新青村委會位于青塘鎮西面,距鎮政府約3公里,人口3536人,耕地面積2168畝。新青村委耕地廣闊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糧食主產區。轄16條自然村…[詳細] |
石聯村 | ~204 | 村莊 | 石聯村委會位于青塘鎮東面,距鎮政府約5公里,人口5918人,耕地面積3973畝。石聯村委耕地廣闊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糧食主產區。轄24條自然村…[詳細] |
欖村村 | ~205 | 村莊 | 欖村村位于青塘鎮東南部,毗鄰新豐縣回龍鎮。有17個自然村,耕地面積1206畝,全村總人口3542人、872戶;大部分從事農田耕種、打零工謀生,部分勞動…[詳細] |
青南村 | ~206 | 村莊 | 青南村委會位于青塘鎮南面,距鎮政府約2公里,人口4114人,耕地面積2037畝。青南村委耕地廣闊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糧食主產區。轄20條自然村…[詳細] |
榔社村 | ~208 | 村莊 | 榔社村位于青塘鎮西南部,毗鄰白沙鎮。有25個自然村,全村總人口3249人、1224戶;大部分從事農田耕種、打零工謀生,部分勞動力外出打工,距離墟鎮10…[詳細] |
建新村 | ~210 | 村莊 | 建新村委會位于青塘鎮南面,距鎮政府約10公里,人口5011人,耕地面積4257畝。建新村委耕地廣闊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糧食主產區。轄26條自然…[詳細] |
地名由來:
青塘鎮因圩地旁的鄧屋水塘水色深藍,故名。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青塘鎮在英德市東面,處新豐、翁源交界點,位于東經113度20分,北緯24度11分。面積128平方公里,長20公里,寬18公里,屬丘陵盆地,是三縣交界鄉鎮物資貿易集散中心。青塘總人口27079人,其中農業人口21884人,占總人口80.8%,非農業人口5903人,占總人口19。2%。勞動力10142人,富余勞力3000人。此外,有華僑、港澳臺胞100多人?筛孛娣e28910畝,魚塘1200畝,中小型水庫6座!練v史】青塘鎮新石器時期早期人類洞穴居住遺址,己列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10月,中山大學教授李見賢在青塘鎮石灰石溶巖洞區發現動物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古人類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青塘鎮人口數量為2.88萬人,位列英德市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2位。
文化旅游:
巖山寨遺址位于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欖村,地處粵北山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中間地帶,由分布于石灰巖孤峰頂部、巖洞與臺地等不同地貌部位的多個地點組成,面積約10萬平方米。2019年至2023年,
青塘遺址在英德市青塘鎮一組石灰巖孤峰的洞穴中。包括有朱屋巖、仙佛巖、吊珠巖和獅頭巖黃巖門4處洞穴。年代為舊石器時代末期至新石器時代之初。遺址堆積主要含炭屑、燒骨以及螺殼,有一些動物骨骼,均屬
歷史沿革:
青塘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象屬巖下都烏牛長塘圖。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設青塘鄉、黃牛鄉、烏石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青塘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英德縣縣設英東、英西、英中3個區,鄉仍沿用舊制,青塘鄉屬英東區管轄。
1958年7月,劃歸翁源縣管轄。
1959年4月,翁源縣成立青塘人民公社。
1962年9月,劃回英德縣管轄。
1983年7月,撤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