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溪頭鎮 | 隸屬:陽西縣 |
區劃代碼:441721104 | 代碼前6位:44172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Q |
長途區號:0662 | 郵政編碼:529500 |
轄區面積:約16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溪頭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相傳明清年間,這里是一個小埠,居住有十幾戶人家,埠前有一條大沙壟,退潮時,沙壟邊一條小河(溪),屋后有一個很大高墩和斜坡,俗稱“坎”,當時取名溪坎。解…[詳細] |
馬村村 | ~201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四區,設馬村鄉。1957年屬溪頭區港水鄉。1958年5月屬溪頭鄉。1958年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同年1…[詳細] |
雙水村 | ~202 | 村莊 | 民國元年至1949年屬陽江六區港水鄉。1950年撤銷保甲制,建立行政村。1952年設雙水鄉。1958年稱雙水大隊。1983年設雙水鄉,屬溪頭區。198…[詳細] |
白水村 | ~203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四區,設白水鄉。1957年屬溪頭區港水鄉。1958年5月屬溪頭鄉。1958年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同年1…[詳細] |
藍袍村 | ~204 | 村莊 | 因村子地勢平坦,環境優美,人們生活安定,故名.…[詳細] |
石港村 | ~205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四區石宮鄉。1957年屬溪頭區港水鄉。1958年5月屬溪頭鄉。1958年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同年12月…[詳細] |
宮花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四區石宮鄉。1957年屬溪頭區港水鄉。1958年5月屬溪頭鄉。1958年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同年12月…[詳細] |
北寮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陽江縣十四區北㙟鄉。1957年屬溪頭區港水鄉。1958年5月屬溪頭鄉。1958年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詳細] |
朗下村 | ~208 | 鎮中心區 | 朗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英厚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委會以英桂園村、那厚自然村為主體,兩自然村各取一字,故名。…[詳細] |
紅埠村 | ~210 | 村莊 | 是以紅頭咀和大陳埠兩村的“紅”和“埠”的合稱為今用名,故名。…[詳細] |
那朗村 | ~211 | 村莊 | 那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豐村 | ~212 | 村莊 | 因島上峰頭聳立,故稱峰頭島,因“峰”與“豐”同音,取名豐頭,1989年改為新豐村。由于村委會駐地原新豐村,故名。…[詳細] |
鵝渚埠村 | ~213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四區,設紅埠鄉。1957年屬溪頭區港水鄉。1958年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同年12月屬織篢人民公社。19…[詳細] |
永安村 | ~214 | 村莊 | 因1953年設永安鄉,“永安”這一地名一直沿用,故名。…[詳細] |
那湖村 | ~215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四區,設那湖鄉。1957年屬溪頭滑橋鄉。1958年5月屬溪頭鄉。1958年5月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同年…[詳細] |
十八村 | ~216 | 村莊 | 清順治六年(1649年),該地方曾有十八條小村莊,由于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名。…[詳細] |
滑橋村 | ~217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四區,設滑橋鄉。1957年屬溪頭區滑橋鄉。1958年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屬織篢人民公社。1…[詳細] |
金星村 | ~218 | 村莊 | 因村委會原駐金砵村,以金缽的“金”字美稱,故名。…[詳細] |
高潮村 | ~219 | 村莊 | 取平安治業之意,初名“旦治”。1958年大躍進改稱高潮,故名。…[詳細] |
潮豐村 | ~220 | 村莊 | 1959年設潮豐生產大隊,“潮豐”這一地名一直沿用,故名。…[詳細] |
白土村 | ~221 | 村莊 | 1949年屬陽江縣六區。1953年屬陽江縣十四區,設白土鄉。1957年屬溪頭區滑橋鄉。1958年5月屬溪頭鄉。1958年11月屬大躍進人民公社,同年1…[詳細] |
溪頭漁村 | ~222 | 鎮中心區 | 相傳明清年間,這里是一個小埠,居住有十幾戶人家,埠前有一條大沙壟,退潮時,沙壟邊一條小河(溪),屋后有一個很大高墩和斜坡,俗稱“坎”,當時取名溪坎。解…[詳細] |
新發漁村 | ~223 | 鎮中心區 | 新發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新興漁村 | ~224 | 鎮中心區 | 新興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地名由來:
溪頭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溪頭圩而得名。
基本介紹:
溪頭鎮位于陽西縣城東南的南海之濱,距縣城17.5公里,面積168.5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其中1個居委會、3個漁委會、11個半漁農村委會,10個純農業村委會),有183條自然村,總人口8.1萬人,是一個半漁農大鎮。全鎮耕地面積4.1萬畝(其中水田3.5萬畝,旱地0.6萬畝),有林面積16萬畝,松林14萬畝,盛產松香。全鎮有3條主要公路和2個港口,其中省道織溪公路貫穿全鎮,港口直航港澳,豐頭深水港可停泊萬噸巨輪,是省一級漁港。
全鎮海岸線長39.5公里,沿海灘涂達3.5萬畝,盛產龍蝦、大蝦、沙蟲、蟹、蠔、海膽、蚶等。全鎮漁船共650多艘,總功率10萬千瓦,漁業十分發達。2003年,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溪頭鎮為2022年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番薯)。
2022年1月,溪頭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廣東省衛生城鎮。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溪頭鎮人口數量為5.5萬人,位列陽西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分屬海陵鄉白石都白石三圖、歸善鄉虔儒六圖、海陵鄉壽文都壽文一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溪頭稱陽江縣第六區。
1956年,改稱溪頭區。
1957年,撤區建鄉,改稱溪頭鄉。
1958年,劃入大躍進公社,隸屬織篢公社。
1959年—1982年,易名溪頭公社。
1983年—1986年,稱溪頭區。
1987年,撤區建鎮改稱溪頭鎮。
1988年4月,陽西建縣,稱溪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