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遂溪縣 | 隸屬:湛江市 |
區劃代碼:440823 | 代碼前6位:44082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粵G |
長途區號:0759 | 郵政編碼:524000 |
轄區面積:約213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2.46萬人 |
人口密度:約38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5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遂城街道 | 21.11萬人 | 265km2 | 【建置沿革】始建于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距今840多年的歷史.建國后,原為遂溪縣第一區附城鎮,1957年稱為遂城鎮,1958年成立衛星公社,1…[詳細] |
黃略鎮 | 8.72萬人 | 149km2 | 【建置沿革】黃略鎮原屬遂溪縣第三區,1957年分設為黃略鄉。1958年與麻章合并為鋼鐵公社,1959年分出黃略公社。1983年撤黃略公社設黃略區。19…[詳細] |
洋青鎮 | 5.77萬人 | 160km2 | (一)洋青鎮概況
洋青鎮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城西面,距縣城20公里,北與廉江市橫山鎮接壤,西鄰廉江市安鋪鎮,東南分別與本縣嶺北、前…[詳細] |
界炮鎮 | 5.21萬人 | 132.97km2 | 【建置沿革】原屬遂溪縣第二區,1953年析出另改設第十一區。1957年析為界炮、老馬、周靈三鄉。1958年春并三鄉為界炮鄉,同年秋撤鄉改設東風公社。1…[詳細] |
樂民鎮 | 3.38萬人 | 86.7km2 | 樂民鎮位于遂溪縣西南部80多公 里處,是大革命時期廣東四大農民領袖之一——黃學增烈士的故鄉。全鎮10個村委會,75條自然村。總面積86.7平方公里,總…[詳細] |
江洪鎮 | 2.46萬人 | 59.48km2 | 【建置沿革】始建于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前身是一個漁埠,后擴展為圩。因臨大海,洪波滾滾,故名"江洪"。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鎮公所;19…[詳細] |
楊柑鎮 | 6.49萬人 | 187.1km2 | 楊柑鎮位于東經109°90’,北緯21°40’,距遂溪縣城46公里,東連洋青、烏塘,西臨北部灣,南與北坡、下錄相連,北與界炮、北潭隔河相望素有“甜鎮”…[詳細] |
城月鎮 | 7.87萬人 | 209.09km2 | (一)城月鎮概況城月鎮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南部,地處東經109 51—110 95,北緯21 4 —21 15 之間;東接湛江市郊區,南鄰客路鎮,西…[詳細] |
烏塘鎮 | 1.32萬人 | 49.7km2 | 【建置沿革】烏塘鎮(圩)形成于清雍正年間(1723年),因其土質大部分為黑色,且境內大小池塘星羅棋布,故命名為烏泥塘。隋開皇十八年,這里曾設縣治,名為…[詳細] |
建新鎮 | 1.74萬人 | 51km2 | 【建置沿革】1950年屬四區,1958年屬太平公社,1961年屬蘇二公社,1962屬城月公社,1966年從城月公社劃出,以場帶社成立建新農場,1969…[詳細] |
嶺北鎮 | 2.4萬人 | 110km2 | 嶺北鎮地處雷州半島腹地,位于遂溪縣城西南面,鎮政府所在地距遂溪縣城、遂溪火車站約16公里,距湛江市中心19公里、距湛江港、湛江火車站、湛江民航飛機場約…[詳細] |
北坡鎮 | 4.27萬人 | 164km2 | 建置沿革:鎮政府所在地北坡圩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由三合、下黎、公務群眾集資建于三村之北荒坡地,故名“北坡”。1950年屬第二、六區,1951年屬第七區…[詳細] |
港門鎮 | 3.09萬人 | 98km2 | 【建置沿革】1951年屬第七區,1958年先后屬紅星、下六公社,1961年建港門公社,1963并入北坡公社,1979年復置港門公社,1983年易名港門…[詳細] |
草潭鎮 | 4.72萬人 | 122.75km2 | 【建置沿革】1951年屬第七區,1952年屬第十二區,1957年設草潭鄉,1958年先后屬紅星和下六公社,1959年設草潭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詳細] |
河頭鎮 | 2.66萬人 | 144km2 | 河頭鎮地處遂溪縣西南部,全鎮總面積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萬畝,林地面積3萬多畝,轄11個村委會,95條自然村,105個村民小組,2004年底全…[詳細] |
附城鎮 | 因鎮政府管轄范圍大部分為2002上前附城鄉的區域,活化歷史地名“附城”,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遂溪縣屬?悼ぃh治設今湛江市郊舊縣村,此為遂溪得名之始。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之意。
基本介紹:
遂溪縣位于廣東省雷州半島北部。
總面積2144平方千米。總人口99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遂城鎮,郵編:524300。
代碼:440823。區號:0759。拼音:SuiXiXian。
基本概況
遂溪縣(屬湛江市管轄)位于中國南大陸的雷州半島北部,東距港城湛江市區16千米,南面與海南島、西面與廣西北海市隔海相望,南與雷州市、北與古城廉江市區接壤。
這便是聞名的“全國第一甜縣”(因盛產甘蔗而聞名)和“中國的醒獅之鄉”【湛江遂溪縣“文車醒獅團”應邀參加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的文藝表演(8月8日)】------湛江遂溪縣
遂溪縣海岸線長,港灣多,海產豐富,地華物美,四季常綠
榮譽排行:
2025年4月,被確定為廣東省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第二批試點縣(市)。
2023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名單,遂溪縣遂溪醒獅(文藝演出類)入選。
2022年12月,遂溪縣被認定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22年2月,教育部認定并命名遂溪縣為2021年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
2021年9月,遂溪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遂溪縣人口數量為82.46,位列湛江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廣東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0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434位。
2020年11月,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遂溪縣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夏、商、周屬荊揚南裔。
春秋時楚越之交。
戰國屬楚。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屬象郡。
秦末漢初屬南越。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屬交州合浦郡徐聞縣。
三國時初屬蜀,后入吳。
隋開皇十年(590),遂溪地設鐵杷、扇沙、椹川三縣。
唐貞觀二年(628),省椹川、扇沙入鐵杷縣,屬東合州。
天寶二年(743),改鐵杷縣為遂溪縣,縣址設今麻章區舊縣村,此為遂溪得名之始。
五代遂溪屬雷州。
宋乾道七年(1171),雷州改
區劃: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