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城街道 | 隸屬:清城區 |
區劃代碼:441802007 | 代碼前6位:44180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粵R |
長途區號:0763 | 郵政編碼:511500 |
轄區面積:約104.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47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白廟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白廟社區位于東城街道東面,依飛來峽口臨江而立,社區常住人口335戶,1066人,其中本地戶籍335戶,1066人,面積約0.01平方公里,本地特產以北…[詳細] |
青云社區 | ~002 | 主城區 | 青云社區位于東城街辦西面,緊鄰北架河,與鳳城街一河之隔,相鄰有平安、蓮發社區,以及長埔村委會,面積約0.8平方公里。社區常住人口3376戶、13504…[詳細] |
平安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平安社區于2003年6月由上廓并入東城街道辦事處,辦公場所位于北架中路5號地下,轄區內戶籍人口7508人,常住人口約20000人,住戶數共有5100戶…[詳細] |
蓮發社區 | ~004 | 主城區 | 蓮發社區成立于2005年5月,轄區面積約0.37平方公里,蓮發社區位于東城街辦北面,距街辦約半公里,辦公場所位于東崗一路179號,轄區內戶籍人口179…[詳細] |
金湖社區 | ~005 | 主城區 | 因位于北江邊上,管轄范圍內有“金碧路”,故名。…[詳細] |
基龍社區 | ~006 | 主城區 | 基龍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敏捷社區 | ~007 | 主城區 | 敏捷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時代社區 | ~008 | 主城區 | 時代社區:從基龍社區分設而來。所轄區域東至東崗二路,南至時代路,西至筆架北路,北至附城大道。轄區面積0.7平方公里,人口12657戶,44300人。社…[詳細] |
清飛社區 | ~009 | 主城區 | 清飛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江埗村 | ~201 | 村莊 | 江埗黨政公共服務站(原江埗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北面,江埗村委會從2013年3月改制后,共成立3個黨支部(江埗第-支部、江埗第二黨支部、江埗第三黨支部)…[詳細] |
新橋村 | ~202 | 村莊 | 新橋村委會位于東城街道東北面,距街道辦事處約9公里,全村總人口3849人,耕地面積3918畝,其中水田2954畝,旱地964畝。新橋村以發展 種養業為…[詳細] |
新星村 | ~203 | 村莊 | 新星黨政公共服務站(原新星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北面,新星村委會從2013年3月改制后,共成立3個黨支部(新星第-支部、新星第二黨支部、新星第三黨支部)…[詳細] |
石板村 | ~204 | 村莊 | 石板黨政公共服務站(原石板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西南面,該服務站下轄23條自然村,戶籍人口4118人,流動人口1290人,黨員104人,轄內面積約5平方…[詳細] |
長埔村 | ~205 | 主城區 | 長埔黨政公共服務站(原長埔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西北面,埔村村委會從2013年3月改制后,共成立4個黨支部(長埔第-支部、長埔第二黨支部、長埔第三黨支部…[詳細] |
瀾水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瀾水黨政公共服務站(原瀾水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南面,瀾水村委會從2013年3月改制后,共成立3個黨支部(瀾水第-支部、瀾水第二黨支部、瀾水第三黨支部)…[詳細] |
大塱村 | ~207 | 村莊 | 大塱黨政公共服務站(原大塱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東南面,該服務站下轄26條自然村,戶籍人口7714人,流動人口250多人,黨員174人,轄內面積約9.0…[詳細] |
平塘村 | ~208 | 村莊 | 平塘黨政公共服務站(原平塘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東南面,耕地較為平坦,水源充足,主要種植優質水稻,轄內面積約8平方公里。平塘村委會從2013年3月改制后…[詳細] |
黃金布村 | ~209 | 村莊 | 黃金布黨政公共服務站(原黃金布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東北面,黃金布村委會從2013年3月改制后,共成立3個黨支部(東方黨支部、明珠黨支部、長豐黨支部),…[詳細] |
蓮塘村 | ~210 | 城鄉結合區 | 蓮塘黨政公共服務站(原蓮塘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東南面,該服務站下轄21條自然村,戶籍人口4339人,流動人口2萬多人,黨員90人,轄內面積約12平方公…[詳細] |
地名由來:
東城街道因所管轄范圍為城區的東邊,故名。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位于清城區舊城區東部,原名附城鎮,于2003年6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北江三橋把清遠市新市區與東城聯為一體。距廣州市區60公里,距廣州新國際機場約30公里。東有白廟客運站,西鄰筆架河,南與新市區隔江相望,中有省道252通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清城區委、區政府新辦公大樓坐落在東城街道瀾水村,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這里將成為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人口區域:東城街道是一個城鄉結合型的街道,下轄4個社區居委會(-、白廟、青云、平安)和9個村委會(長埔、瀾水、黃金布、平塘、大朗、石板、新星、新橋、江埗),總面積約104.9平方公里,總人口52704人。
投資環境:街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東城街道人口數量為26萬人,位列清城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
文化旅游:
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位于廣東省清遠市東城區秀田螺村大帽山,景區占地總面積3800畝,水面面積6.6公頃,距廣州70公里,離清遠市區10公里。圍繞“綠色+健康+樂趣”的經營理念,把整個風景區設
清遠興隆古寺坐落于大帽山的群山環抱之中是一間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千年老寺。史料記載其前身始建于南北朝,比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的飛來寺還早2~3年,歷來香火鼎盛,是嶺南古剎,
飛霞洞在飛來峽中部北岸,建于民國元年,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場所。殿宇樓臺,傍山疊建,規模壯觀。最惹人注目的,是中央的“三教殿”、“彌勒佛殿”和“無極宮”。還有“禮耕書屋”、“樂善山房”、“
藏霞洞建于密林幽谷之中,藏霞的命名,據說是因為天空中的云霞飄到這里便很少流動,且經久不散,故此稱為“藏霞藏霞洞是一座先于飛霞洞數十年的洞觀,據記載,藏霞洞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相傳當時湖
峽山摩崖石刻位于清遠市清城區清遠峽北禺,尤其集中在飛來寺西和飛泉洞一帶。由于年久風化和修寺筑路中移動損壞,不少石刻已湮沒。現存摩崖石刻56題,其中宋代1題、明代21題、清代31題、民國以后3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附城是清遠縣的公社。
1987年,附城公社改稱為附城鎮。
1988年1月,附城鎮歸清城區管轄。
2003年6月,附城鎮撤鎮建街,改稱東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