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三鎮 | 隸屬:坡頭區 |
區劃代碼:440804100 | 代碼前6位:44080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G |
長途區號:0759 | 郵政編碼:524000 |
轄區面積:約1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63萬人 |
人口密度:約54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三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明洪武九年(1376)四月,吳川縣將南部劃為三個都,南一都、南二都、南三都,本鎮屬南三都,故名![詳細] |
田頭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設立田頭鄉,屬濱海區。1952年屬吳川縣第九區。1953年吳川縣第九區劃入雷東縣管轄,屬雷東縣。1958年撤銷雷東縣,改屬湛江市郊區;同年改…[詳細] |
光明村 | ~201 | 村莊 | 因寓意為南有燈塔,北有光明,所以取名光明![詳細] |
海豐村 | ~202 | 村莊 | 因原為漁業大隊,以近海捕撈為主,希望漁業豐收,也因海產豐富,故名![詳細] |
新南村 | ~203 | 村莊 | 因1950年成立鄉時,取境內北面“新溝村”與南面“永南村”各一字組合命名為“新南”,故名![詳細] |
燈塔村 | ~204 | 村莊 | 因1898年法國入侵時在境內建有四個燈塔,地方知名度高,故名![詳細] |
白沙村 | ~205 | 村莊 | 因地處白沙圩,故名。1950年設立白沙鄉,屬吳川縣濱海區。1952年屬吳川第九區。1954年為雷東縣第四區。1958年設立白沙大隊,屬南三公社。198…[詳細] |
藍田村 | ~206 | 村莊 | 1961年藍田從白沙大隊析出,成立藍田大隊,屬南三公社。1983年藍田大隊、白沙大隊合并為白沙鄉,屬南三區公所。1984年6月坡頭區成立,屬南三區公所…[詳細] |
南米村 | ~207 | 村莊 | 因1950年設鄉時,取南頭村“南”字和米占村“米”字組合命名,故名。…[詳細] |
麻弄村 | ~208 | 村莊 | 1950年屬南米鄉。1953年屬田頭鄉。1958年屬南米大隊。1961年麻弄從南米大隊析出,成立麻弄大隊,屬南三公社。1963年麻弄并入南米鄉,屬南三…[詳細] |
南窖村 | ~209 | 村莊 | 南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五里村 | ~210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原五里村(后五里村和南邊地村合并組成五南村,原五里村成了歷史地名),故名![詳細] |
巴東村 | ~211 | 村莊 | 因駐地在巴東圩,故名。1950年改為巴東鄉,屬濱海區。1952年屬吳川縣第九區。1958年成立巴東大隊,屬南三公社。1963年巴東大隊、新華大隊、木歷…[詳細] |
東湖村 | ~212 | 村莊 | 因1983年湖海、調東、北涯三個大隊合并,從其中調東、湖海各取一字,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吳川縣歸屬為高州府,吳川縣將南部劃為三個都,南一都、南二都、南三都。本鎮當時屬南三都,南三鎮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湛江市坡頭區轄鎮。1958年劃歸湛江市郊區稱南三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建鎮。位于區境南部,是美麗的海島。距區府16公里。面積122平方公里,人口7.2萬。從西至東有18公里長的公路貫穿全島。水路有車渡碼頭通市區。轄光明、海豐、新南、燈塔、白沙、蘭田、田頭、南米、麻弄、南告、五里、巴東、東湖13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外,兼產蔬菜。海灘涂面積大,宜于海水養殖和放養鴨群。位于島東南部的南三島旅游度假中心,是湛江市著名的旅游度假區之一。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南三鎮被命名為2023年廣東省衛生鄉鎮。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南三鎮人口數量為6.63萬人,位列坡頭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
文化旅游:
陳氏小宗祠 位于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田頭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陳上川“奉金歸本”始建。坐北向南,磚木結構,面寬三開間18.5米、進深共42.9米,總面積約為793平方米。琉璃瓦剪邊,
歷史沿革: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南三鎮境域屬高州府吳川縣管轄,稱南三都。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南三都被劃為法國租界地。
1949年,湛江解放,南三都屬吳川縣濱海區,改稱南三鄉。
1958年,成立南三公社。
1961年,南三公社改為南三區。
1963年,撤銷南三區,復名南三公社。
1983年,南三公社改稱南三區,屬湛江市郊區。
1984年,湛江市坡頭區正式成立,南三區劃歸坡頭區管轄。
1987年,南三區改為南三
區劃: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