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鎮龍村 | 隸屬:新龍鎮 |
區劃代碼:440112101214 | 代碼前6位:44011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A |
長途區號:020 | 郵政編碼:51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位于鎮龍區片,因相傳宋代先后有黃氏入黃竹園、陳氏在龍門埔(今上境村)建村,明代形成大埔圩,清代在此地建圩,因當地有一“鎮龍古廟”而得名“鎮龍圩”,該村委會位于九龍鎮鎮龍村,故名。
榮譽排行:
2019年9月,鎮龍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九龍鎮鎮龍村擁有悠久的歷史、良好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和諧的人文環境。本村位于鎮龍圩(原鎮龍鎮政府所在地),324國道廣汕公路橫貫境內,為新建九龍大道的起點,交通便利。總面積4.5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5418人。村下轄13個自然村,33個經濟合作社;村主要姓氏為陳、葉、黃、馮。鎮龍村山地面積2600畝,耕地面積4000畝,林地面積2800畝,魚塘近700畝,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和菜心。
鎮龍村與逕頭村、九樓村、大坦村、麥村村、金坑村、均和村、福洞村、福山村、洋田村、新田村、鎮龍社區、中泰天境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1952年設龍門埔鄉(小鄉)。
1956年成立鎮龍高級合作社,并建鎮龍鄉(大鄉),管轄今鎮龍片區及羅布洞片區。
1958年成立鎮龍大隊,隨片區并入中新公社。
1961年從中新分出成立鎮龍公社,大隊歸公社管轄。
1963年又隨鎮龍公社并入中新公社。
1966年“文革”時鎮龍大隊改名“紅衛大隊”。
1971年復名鎮龍大隊。
1976年再從中新公社分出鎮龍公社,鎮龍大隊歸鎮龍公社管轄。
1984年公社改為區(公所),鎮
周邊相關:
鎮龍村附近有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南海神廟、辛亥革命紀念館、廣州丹水坑風景區、香雪公園、華峰寺等旅游景點,有蘿崗糯米糍、蘿崗甜橙、蘿崗楊梅、黃埔宴、廣式燒臘、羅崗話梅等特產,有波羅誕、蘿崗香雪的故事傳說、金花娘娘的傳說、玉巖誕、從化水族舞、舞春牛等民俗文化。
區劃:廣東省·廣州市·經濟開發區(黃埔區)·新龍鎮·鎮龍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