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地都鎮 | 隸屬:空港區 |
區劃代碼:445202103 | 代碼前6位:44520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V |
長途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22000 |
轄區面積:約10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79萬人 |
人口密度:約96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4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地都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居委會
地都鎮居委會現有居民3510人,轄區面積8平方公里。居委會現有干部職工6人,社區工作人員4人,居委會還負責管理金都新村和整個鎮區的衛生、…[詳細] |
仙埔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仙埔村
揭東縣地都鎮仙埔村位于地都鎮政府南側,背靠桑浦山,國道206線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總面積1.5平方公里;總人口1300…[詳細] |
華美社區 | ~003 | 村莊 | 華美村
揭東縣地都鎮華美村位于揭陽東部,與潮州、汕頭接壤,地理位置偏僻,是革命老區、僑鄉,總人口約3400人、750多戶。耕地面積約1300畝,…[詳細] |
溪明社區 | ~004 | 村莊 | 溪明村
揭東縣地都鎮溪明村(舊稱溪頭村)是揭陽市老蘇區,村位于揭東縣最東部,與潮安縣庵埠鎮、汕頭市接壤,是三市交匯點。現有人口1145人,耕地面…[詳細] |
軍民社區 | ~005 | 村莊 | 軍民村
揭東縣地都鎮軍民村(舊稱蕉山鄉)是揭陽市老蘇區,在大革命時期涌現出以陳圓圓(1935年潮澄揭縣委書記)、陳召鳳為代表的革命烈士,為潮澄揭…[詳細] |
烏美社區 | ~006 | 村莊 | 烏美村
烏美村地處潮汕三市交界,北倚桑浦山,南臨榕江,東部與汕頭特區媲鄰,206國道橫貫全境,地理位置優越。全村東西長2.5公里,南北長3公里,…[詳細] |
光裕社區 | ~007 | 村莊 | 光裕村
光裕村位于揭陽市、汕頭市、潮陽市三市交界處,屬榕江沖積平原地域,后倚桑甫山,前臨榕江,距206國道1公里,25米寬的軍碼路將光裕村與榕江…[詳細] |
楓美社區 | ~008 | 鎮鄉結合區 | 楓美村
楓美村地處揭東縣東部,毗鄰汕頭經濟特區,南臨榕江,北倚桑浦,206國道橫貫全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現有土地面積6619.2畝,人口722…[詳細] |
南隴社區 | ~009 | 村莊 | 南隴村
揭東縣地都鎮南隴村位于揭東縣東部,周邊與汕頭、潮陽、潮州接壤,國道206線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現有區域面積約8.3平方…[詳細] |
錢后社區 | ~010 | 鎮鄉結合區 | 錢后村
揭東縣地都鎮錢后村位于揭東縣最東部,西北距揭陽市區30公里,距在建潮汕機場15公里,東南距潮汕中心汕頭市區20公里,北接桑浦山,南臨榕江…[詳細] |
錢前社區 | ~011 | 鎮鄉結合區 | 錢前村
揭東縣地都鎮錢前村位于地都鎮中部,周邊與地都鎮錢后村、大瑤村接壤,國道206線、深廈鐵路經過境內,與汕頭市潮陽區隔江相望,面臨榕江,處于…[詳細] |
大瑤社區 | ~012 | 村莊 | 大瑤村
揭東縣地都鎮大瑤村位于揭陽市東部,揭東縣地都鎮中心片區,背靠桑浦山,南臨榕江水,東距汕頭市15公里,西距炮臺重鎮8公里,廈深鐵路貫穿全境…[詳細] |
塔崗社區 | ~013 | 村莊 | 塔崗村
塔崗村位于地都鎮中部國道206旁,北靠桑埔山,南臨榕江,背靠塔崗山。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村民總人口5380人,村民經濟主要以石材加工、…[詳細] |
青嶼社區 | ~014 | 村莊 | 青嶼村位于地都鎮西南部,南臨榕江下游,古稱獅象把海口之獅(山)就座落在,是著名的青嶼蟹產地。目前全村人口2215人,黨員72人,村二委干部9人,土地總…[詳細] |
石港社區 | ~015 | 村莊 | 石港村
石港村位于地都鎮南部偏僻腹地,南臨榕江,東接青嶼村,西連大蓮村,北距國道206線約3公里;全村總面積28.67萬平方米,總戶數241戶,…[詳細] |
大蓮社區 | ~016 | 村莊 | 大蓮村
大蓮村位于榕江下游北岸,與青嶼、土尾、雙港等村相鄰,榕江黃金水道穿越全境,歷史上因村四面環水,地狀如蓮葉,故稱大蓮。全村總面積1.36平…[詳細] |
土尾社區 | ~017 | 村莊 | 土尾村
土尾村位于揭東縣地都鎮西南部,與雙港、大蓮村接壤,地西路貫穿全境,面臨榕江,擁有輪渡碼頭1個,陸交通方便,現有人口8484人,1811戶…[詳細] |
雙港社區 | ~018 | 村莊 | 雙港村
揭東縣地都鎮雙港村目前擁有土地1390畝,村民5358人,共1150戶。全村共有黨員118人。1996至2006年,雙港村就多次被評為揭…[詳細] |
紅崗社區 | ~019 | 村莊 | 紅崗村
揭東縣地都鎮紅崗村位于地都鎮腹地,鎮道池西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現有區域有2.4平方公里,全村總人口有5142人,1152戶。耕地面積1…[詳細] |
石頭社區 | ~020 | 村莊 | 石頭村
地都鎮石頭村位于地都鎮西北部,村落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東靠桑埔山,西臨榕江水,南為潮陽關埠鎮,北鄰揭東門戶炮臺鎮,現有耕地面積520畝,…[詳細] |
埔尾社區 | ~021 | 村莊 | 埔尾村
地都鎮埔尾社區背靠桑浦山,國道206線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現有面積1.8平方公里,總人口5260人,1300戶,耕地面…[詳細] |
蛟龍社區 | ~022 | 村莊 | 蛟龍村
蛟龍村位于地都鎮北面,毗鄰下成村和埔尾村,東有桑埔山,樹木蔥蔥,西有榕江水,流水潺潺,206國道線貫通全境,距離潮汕民用機場不足八公里,…[詳細] |
下成社區 | ~023 | 村莊 | 下成村
下成村位于地都鎮西部,東靠將軍山,西臨榕江,依山面水,206國道貫穿全境,北與揭陽潮汕機場距離3公里,南與汕頭市距離9公里,交通優越,區…[詳細] |
鳳鳴社區 | ~024 | 村莊 | 鳳鳴村
鳳鳴村位于地都北部,北與商貿重鎮炮臺接壤,南臨榕江黃水水道,東倚潮汕靈脈桑浦山,緊靠潮汕國際機場,國道206線橫貫全村,水陸交通四通八達…[詳細] |
地名由來:
古稱地美都,“地美都”乃取枕桑浦,臨榕江,既韞桑浦山之秀,又藏榕江水之美,山秀水清之義,后簡稱地都。在此設鎮,故名。
基本介紹:
地都鎮位于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交界,北倚桑浦山,南臨榕江,全鎮總面積101平方公里,人口97864人,轄23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0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0.48億元,農業總產值27707萬元。
產業經濟發展后勁強:
地都鎮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揮潛在優勢,全力建設“二線”(沿國近線、榕江線)、“二點”(金都鎮區、地都工業網區)、“二品牌”(建材、地都蟹),推進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稅。工業穩步、持續發展。占地面積1000多畝的地都工業園區的建設正朝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內有企業30多家,2004年創產值近4千乙元;作為我鎮主導產業的建材業,已具規模且市場前景廣闊,全鎮有石材企業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地都鎮被命名為2023年廣東省衛生鄉鎮。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地都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地都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地都鎮榜上有名。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地都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文化旅游:
烏美村地處揭陽、汕頭、潮州的三市交界處,北靠桑浦山中段的鄒堂山南麓,南瀕榕江,東與汕頭市的福島、新寮、鮀西三村接壤,國道206從村前掠過,水陸交通十分發達。在揭東縣地都鎮烏美村的白門內,有一
歷史沿革:
古稱地美都,明清時期屬潮州府揭陽縣永寧鄉地美都。
民國時期屬揭陽縣第二區。
新中國成立后,地美都與桃山都合并稱桃地區。
1951年桃地區分拆為砲臺、橋上、地都三個區。
1952年稱揭陽第二十區。
1953年稱揭陽第十八區。
1954年復稱地都區。
1957年撤區并鄉,稱錢崗鄉,隸屬揭陽縣。
1958年與登崗、砲臺鄉合稱砲臺公社。
1960年析出設地都公社。
1983年撤公社設區,改稱地都區。
1986年改稱地都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