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堡內村 | 隸屬:華湖鎮 |
區劃代碼:445224102210 | 代碼前6位:44522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V |
長途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22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明永樂年間(1403~1424)林姓來此定居,先前已有各姓居住,因鄰村數水匯集于龍潭湖,故周圍數村稱下湖,雅稱“華湖”。清順治二年(1645),村民高廷煥在此建寨,此后設村稱華湖堡,簡稱華堡,后改稱堡內。
榮譽排行:
2019年9月,堡內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堡內村位處華湖鎮中心,是華湖鎮稱的出處,因村前原有龍潭湖,俗稱下湖,雅稱華湖,鎮以村名。曾是原鄉政府、公社和鎮政府的駐地,是我鎮的經濟中心、市集中心。葵和路和司神路在村交叉穿過。村下轄有寨內、宮仔前、溪仔畔、西埔4個村民小組,是一個以農為主、以商為輔的村莊,在華湖鎮屬第三人口大村,現有戶數1021戶,總人口6268人,總勞動力2500多人,外出打工1000多人,有耕地面積1000多畝,山地2800多畝。村民農業以種植水稻及荔枝為主。堡內村村民自古善好樂道,自發組建了一支表演性較高的華堡小犁園大鑼鼓隊伍。春節期間曾多次代表華湖鎮到縣城參加文娛活動獻藝表演,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和好評,2009年
文化旅游:
堡內古寨位于廣東省惠來縣華湖鎮堡內村,清順治二年(1645)為防倭寇侵擾而建。古寨略呈圓形,東西走向130米,南北走向128米,總面積13200平方米。堡內古寨設東、北二門,寨門為石磚砌筑,
歷史沿革:
明永樂年間(1403~1424)林姓來此創村。
新中國成立后,農村實行土地改革,將周邊的美園、紅塘、宮林、永郊、犁林、犁高、塗樓、前宅、會美、寨內、宮仔前、溪仔畔、西埔合并成華堡鄉。
1956年,寨內、宮仔前、溪仔畔、西埔從華堡鄉中拆開自立為堡內鄉,行政中心及華湖鎮政府所在地設在寨內村。
1959年堡內鄉又與犁集村并為犁集大隊,1961年底,又從犁集大隊拆開自立為堡內大隊,1983年又與白塔村合并為堡內
周邊相關:
堡內村附近有堡內古寨、世鏗院、惠來海濱度假村、大南山八國風情園、金海灣植物園、神泉勝跡等旅游景點,有惠來荔枝、靖海鮑魚、靖海豆楫、隆江菜脯、油索、隆江綠豆餅等特產,有惠來九鱷舞、高蹺虎獅、民間信俗(打火醮)、葵潭鶴舞、靖海景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