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埠鎮 | 隸屬:惠東縣 |
區劃代碼:441323110 | 代碼前6位:44132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L |
長途區號:0752 | 郵政編碼:516000 |
轄區面積:約97.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02萬人 |
人口密度:約92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王公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為紀念明清時期下放到此的一位王爺,故名。…[詳細] |
新興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取興旺興盛之意,故名。1998年4月,依據惠東府函﹝1998﹞12號文的批復,從黃埠居委析置為新興、田圍二個居委;2002年,依據粵民基〔2002〕5…[詳細] |
下圩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大部分漁民在此賣魚賣蝦,“霞”與“蝦”同音,故稱“霞圩”,后為書寫方便,改名為“下圩”。…[詳細] |
田圍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此地由圍海造田而成,取名田圍。1998年成立田圍居委會(惠東府函〔1998〕12號),2002年,依據粵民基〔2002〕5號文規定,改稱田圍社區居民委…[詳細] |
四門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境內有四個大門供出入,分布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新中國成立后,相應方位的門所在的聚落分別被命名為東門村、南門村、西門村、北門村;成立黃埠鄉后,把四…[詳細] |
群英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取群英匯聚之意,得名群英。1952年,屬黃埠鄉,稱群英農業合作社;1958年,屬黃埠大隊;1965年,屬黃埠公社,稱群英大隊;1987年3月,改稱群英…[詳細] |
鹽洲社區 | ~007 | 村莊 | 地處鹽洲島中心區,故名。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十七區(區府設在吉隆),稱鹽洲小鄉;1956年,稱鹽洲運輸隊;1957年12月,屬惠陽縣,并入吉隆…[詳細] |
博頭村 | ~201 | 村莊 | 因駐地坣頭埔,以駐地取名坣頭。1952年,屬黃埠鄉,稱坣頭農業合作社;1958年,屬黃埠大隊;1965年,屬黃埠公社,稱坣頭大隊;1987年3月,依據…[詳細] |
望京洲村 | ~202 | 村莊 | 據《全粵村情·惠東縣卷第一冊下》(未出版)記載:始建于元末,相傳,因村中有黃姓、施姓、陶姓居住,故名黃家洲;至清初,黃生某族人上京赴考,三年杳無音信,…[詳細] |
霞坑村 | ~203 | 村莊 | 因村邊有一條象蝦的水坑,取名“蝦坑”,又因“蝦”與“霞”同音,故名。…[詳細] |
沙埔村 | ~204 | 村莊 | 相傳此地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淺海灘,經常有船只來避風,漁民來此曬漁網、補充食糧等,開路邊小店創建家園定居而形成,淺海灘積滿一片純白嫩沙,遠望成埔,故名。…[詳細] |
望斗村 | ~205 | 村莊 | 因遠望形似一個斗,故名。1958年,屬光明社;1968年,稱望斗大隊;1983年,屬鹽洲鄉;1987年3月,依據惠東府函﹝1987﹞24號文的批復,改…[詳細] |
前寮村 | ~206 | 村莊 | 位于鹽洲島中心村寮仔村的南邊,而且村民建基時搭寮居住,從西邊上島要先到此村,故名。…[詳細] |
聯新村 | ~207 | 村莊 | 聯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沖村 | ~208 | 村莊 | 位于西虎島的西面,附近又有東沖和西沖之分,故名。…[詳細] |
三洲村 | ~209 | 村莊 | 由平洲、龍船洲和后壁洲組成,因海產資源豐富,人們逐漸在三洲之間筑起海堤,將三洲圍成捕魚的魚塭,故名“三洲塭”,后簡稱“三洲”。…[詳細] |
新漁村 | ~210 | 村莊 | 寄意“平安興旺”,命名“吉水村”,因當地村民主要從事漁業生產,改名新漁村。…[詳細] |
白沙村 | ~211 | 鎮中心區 | 白沙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地名由來:
鎮域黃埠片區歷來商貿發達,是貨物集散之地,有“黃金埠頭”美譽,故名“黃埠”,取中心埠頭之意。
基本介紹:
黃埠鎮地處惠東縣南部沿海,面臨考洲洋,南連-,東北與海豐縣相鄰,西與鐵涌鎮接壤。全鎮總面積97.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4.5公里,轄11個村委會和7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2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9萬人,外來人口約16萬人。黃埠素有“黃金埠頭”的美譽,歷來商貿較為發達,改革開放后,黃埠人民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發展一日千里,2009年全鎮實現GDP近35.9億元,用電量達2.3億度,銀行存款余額13.4億元。全鎮通信網絡發達,水陸交通便利。陸路方面,公路網絡四通八達,客運、貨運專線車輛通往全國20多個省、市、區。水路方面,海上可直達福建、汕尾、香港等地。
制鞋業是黃埠鎮的支柱產業,全鎮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黃埠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黃埠鎮榜上有名。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黃埠鎮人口數量為9.02萬人,位列惠東縣各鎮(街道)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黃埠鎮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黃埠鎮位列第708名。
2014年7月,黃埠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明朝以前,縣以下區劃設置為坊鄉、圖、堡、局。
到明朝時,黃埠、鹽洲屬歸善縣的外管都。
清初,歸善縣改內管都為內外管社,黃埠、鹽洲屬內外管社和約堡。
乾隆七年(1742年),改平政驛為平政司。
同治九年(1870年),黃埠、鹽洲屬平政司和平約堡。
民國時期,縣以下區劃設置為區、鄉、堡、甲。
民國元年(1912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改用民國紀年,廢除州府制,歸善縣改為惠陽縣.民國20年(1931年),惠陽縣設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