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塘頭村 | 隸屬:化龍鎮 |
區劃代碼:440113104204 | 代碼前6位:44011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A |
聯系電話:020-84755342 | 郵政編碼:511434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辦公地址:番禺區化龍鎮塘頭村塘邊北大街6號 |
地名由來:
據傳明代時期,劉姓家族從草堂村塘頭遷居此地建村,取村名為塘頭村。另一說村口有十多口大塘,村人以其為魚塘之冠,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塘頭村位于化龍鎮中心毗鄰墟鎮、鎮政府,面積2.5平方公里,下轄四個自然片,塘頭、村心街、西街、下街,10個生產隊。2009年全村農業人口1451人,共515戶; 200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為1.56億元,農業總產值0.26萬元,村集體純收入87萬元,全村勞平收入13430元,人平收入9491元。種養總面積1793畝,蔬菜35畝,木本水果68畝,蔭生植物1032畝,其它302畝,魚塘356畝。 至2009年底我村經多年來在區委、鎮政府支持幫助下投入80多萬元,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加大力度,做了大量工作得到村民很滿意,得到一定的成績,今后要再接再厲,投入資金,將我村兩個文明建設,搞得更好。 村主
塘頭村聯系電話:020-84755342
文化旅游:
村心二街橫二巷7號古民居位于化龍鎮塘頭村村心二街橫二巷7號,年代為清。始建于清代,為“三間兩廊”式兩層民居,又稱敬義堂。主體建筑為硬山頂,鑊耳封火山墻,灰塑龍船脊,碌灰筒瓦,青磚墻,花崗巖基
后山黃公祠位于番禺區化龍鎮塘頭村村心大街19號,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七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村心大街東邊線,北至興隆里巷北邊線,南從門樓建筑外緣
番禺適廬位于化龍鎮塘頭村子蔭路1號,年代為中華民國。解放前為當鋪。為兩層磚混結構建筑,具有民國時期當鋪建筑特色,中西合璧,對研究番禺民國時期的商業活動有較高的價值。2010年11月8日,番禺
歷史沿革:
明代開村。
1949年為塘頭鄉,1961年設為塘頭大隊,屬化龍公社。
1987年設塘頭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塘頭村附近有村心二街橫二巷7號古民居、后山黃公祠、番禺適廬、廣州長隆旅游度假區、番禺蓮花山、余蔭山房等旅游景點,有姜撞奶、石樓禾蟲、南村桃花、欖核冬瓜、新造胡蘿卜、爬樹雞等特產,有沙坑醒獅、沙灣飄色、上漖龍舟制作技藝、沙灣水牛奶傳統小食制作技藝、沙灣何氏廣東音樂、番禺鰲魚舞等民俗文化。
區劃: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塘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