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康禾鎮 | 隸屬:東源縣 |
區劃代碼:441625113 | 代碼前6位:441625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P |
聯系電話:0762-8981169 | 郵政編碼:517573 |
轄區面積:約230.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萬人 |
人口密度:約52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東源縣康禾鎮圩鎮1號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康禾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駐地康禾街鎮而得名。1987年設立康禾街道管理委員會,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康禾居委會,此名沿用至今。…[詳細] |
仙坑村 | ~201 | 村莊 | 仙坑村位于廣東省東源縣縣城東約60公里處,隸屬東源縣康禾鎮,南距康禾鎮圩街約12公里。始建于清,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整個村落呈金鍋形,面積約23…[詳細] |
若壩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地有峨熱竹,方言峨熱竹葉子被稱為若葉;壩,當地方言泛指地方;“若壩”指有若葉的壩地或地方,故名。…[詳細] |
曲龍村 | ~203 | 村莊 | 因該村的道路彎彎曲曲,山體形狀像一條龍,故名。…[詳細] |
星社村 | ~204 | 村莊 | 因沙坑村與仙水兩大村合并,居民點分布較散,像星星一樣分散,故名。…[詳細] |
雅陶村 | ~205 | 村莊 | 因該處有瓦窯多座,“雅陶”與方言中“瓦窯”諧音,故名。…[詳細] |
田心村 | ~206 | 村莊 | 因建村時房子建在大片水田中間,故名。1958年稱田心大隊,1983年稱田心鄉,1987年稱田心管理區,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田心村委會,沿用至…[詳細] |
彰教村 | ~207 | 村莊 | 因以表彰前人的功德,教育后人繼往開來之意,故名。…[詳細] |
陳坑村 | ~208 | 村莊 | 因陳氏先祖到此地建村定居,又因此地四面環山是條長坑,且駐地陳坑自然村成為村委會標志,故名。…[詳細] |
大禾村 | ~209 | 村莊 | 因該地有一片水田長期種植水稻,方言稱水稻為“禾”,故名。…[詳細] |
南山村 | ~211 | 村莊 | 因地理位置在康禾鎮境以南,故名。1958年稱南山大隊,1983年稱南山鄉,1987年稱南山管理區,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南山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黎順村 | ~212 | 村莊 | 傳說明初黎姓在此居住,期望風調雨順,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康禾地名,因唐末社會動亂,浙、閩、贛一帶部分難民流落此地定居,為和睦相處,取地名“康和”,即“康樂和氣”之意,“和”“禾”同音,后改為“康禾”。
基本介紹:
康禾鎮位于河源北部,東徑115°11′41″,北緯23°41′20″屬河源市東源縣轄區中等鄉鎮。全鎮面積有230km2,分布有12個行政村,擁有人口2.3萬多人,全鎮黨員812人,在全鎮范圍內有硬底化水泥公路全面暢通,通訊電訊程電話設施良好,手機網絡全面覆蓋接收,有線電視轉射接收清晰,交通十分便利,距河源市區僅有55km,距紫金縣城有23.5km,距黃壙九龍崗接口有18km,距河龍高速公路黃田入口處僅有17km。為投資者在基礎設施方面都有一定的先決條件。 康禾鎮自然資源豐富,山林密茂,氣候溫和,年均氣溫保持在20°左右。生態環境優美,在林地面積有34.8萬多畝當中,其中就納入森林生態保護面積有
康禾鎮聯系電話:0762-8981169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康禾鎮被命名為2023年廣東省衛生鄉鎮。
2023年4月,2022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鎮創建單位名單出爐,康禾鎮在列。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三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康禾鎮榜上有名(茶葉)。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康禾鎮人口數量為1.2萬人,位列東源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8位。
2017年9月,廣東省林業廳認定康禾鎮為2017年廣東省森林小鎮。
文化旅游:
康禾地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東源縣康禾鎮若壩村,鎮政府旁的丘陵小山包。陵園建于1959年,坐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3036平方米,2006年重修。山下正面有排坊式門樓,門樓三間,高一層,黃色琉璃瓦
曲龍支部舊址位于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1925年冬,在海豐農-動的影響下,由鐘子懷、劉西琴等發動組織了河源縣的第一個農民協會“蘇維埃曲龍農民協會”,會長由賴民擔任,會址就設在這座房屋中,從此東
埔坎阻擊戰遺址位于東源縣康禾鎮埔坎村。1948年5月,國民黨廣東保安部隊第八團在國民黨正規軍六十九師九十二旅的兩個連,紫金縣自衛隊以及中壩的-地主武裝、龍川縣警大隊共800多人的配合下,采取
黃坑阻擊戰遺址位于東源縣康禾鎮黃坑。1948年10月1日,河東主力部隊轉移河西后,國民黨保十三團1個營400多人從紫金經青山坳進入黃坑至田心進犯康禾。康禾常備隊隊長諸佛騰、政治指導員黃明(黃
榮封第位于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榮封第”四角樓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整棟樓呈四方形,房屋結構嚴謹,布局均勻對稱,分為四棟四杠,四杠設有,故稱“四角樓”。該建筑是葉氏第二十七代祖先葉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屬藍能都康禾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二區康禾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屬河源縣人民政府第二區康禾鄉。
1958年9月,屬黃村公社。
1959年,冬康禾從黃村公社析置為康禾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改為康禾區。
1987年,設康禾鎮。
1988年,河源設市分區,隸屬河源市郊區。
1993年11月,撤區建縣,屬東源縣轄區。
賴民(1902~1933),河源縣康禾曲龍人。1925年5月,紫金縣農-動領導人鐘子懷以裁縫為公開職業到曲龍村,進行革命活動。同年冬,鐘子懷與劉琴西又一次來到曲龍村通過組織發動,建立河源縣第一個農民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