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鎮位于東莞市西北部,全鎮面積為60平方公里,下轄20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近7萬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地處穗港經濟走廊中間,107國道、廣園東快速干線、中麻公路、北王公路和中潢公路貫穿全鎮,距香港120公里,距廣州46公里,距深圳100公里,距東莞市區12公里,距廣深珠高速公路出入口3公里。中堂倚偎東江邊,東江支流環繞四周,1000噸級船舶可在全段水域通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據陳伯陶《東莞縣志》記載,中堂于北宋立村,已有近900年的悠久歷史。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東莞縣劃分為五個司屬,中堂司是其中的一個司屬,管轄范圍很廣,相當于現在的中堂、道滘、萬江、麻涌、望牛墩、石碣、高埗、洪梅等八個鎮區的地域。中堂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比較早,據陳志記載,明洪武八年(1375年)東莞設有學社十四所,其中一所就設在中堂鳳涌村。
在革命時期,中堂人民憑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立武裝連隊,積極開展抗日救國的革命活動,于1949年10月17日這支武裝連隊配合東縱一支三團解放了東莞縣城。優良的革命傳統一直留在中堂人民的心中。
改革開放的大潮給水鄉中堂帶來了巨大的創造力。短短20多年,中堂經濟建設迅猛發展,令人矚目。傳統的農漁業長足進步,工業建設更是突飛猛進,快速增長,2002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25.3億元。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個體工商戶多達3000家,私營企業1200多家,民營資產總額和民間存款分別超過21億元。外資企業130多家,涉及造紙、電子、機械、玩具、服裝、建材、塑膠等行業,引進外資達4億美元。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為中堂經濟持續、健康、協調、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今日中堂,已從昔日的“魚米之鄉”一躍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一個工業新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