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已有東岸人在橋頭境內聚居生息。
明朝以前,橋頭屬歸城鄉管轄。
清代年間,橋頭歸京山司管轄(機構設在茶山)。
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虎門北柵陳似源致仕還鄉,在橋頭山建墟,取名“義和墟”。
民國初期,廟岡、義和、東橋市三墟合并為橋頭墟。
1948年,歸東莞縣第三區管轄,名豐樂鄉。
1949年10月,東莞縣劃分8個區,豐樂鄉以橋頭墟名命地方名,屬第七區管轄。
1953年3月,改屬第六區,后為第九區。
1954年,東莞縣建立10個鄉級鎮,橋頭改為鄉級鎮。
1955年改稱橋頭區。
1957年撤區設鄉。
1958年,與常平、橫瀝、東坑合并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從常平公社析出,成立橋頭公社。
1983年撤公社改區,稱橋頭區。
1986年11月撤區設鎮,稱橋頭鎮,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