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鎮位于珠江三角洲黃金腹地,廣州市與東莞市的交界處,東距東莞市區22公里,西距廣州市區29公里,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橋相通。全鎮總面積91平方公里,人口約11萬,其中戶籍人口7萬多,外來人口4.3萬,下轄1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這里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土地資源豐富,平原遼闊,有35公里長的海岸線。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麻涌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成為東莞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已經形成了以糧油食品加工、港口物流、高檔玻璃建材、太陽能電池、電子、紡織制衣、造紙、包裝印刷、化工、五金等產業為支柱的外向型經濟結構,正朝著現代化港口工業新城的目標不斷邁進。
歷史沿革
麻涌鎮立村于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由于先人愛梅,立村之初名為“古梅鄉”。古梅鄉原屬廣州府寶安縣所轄,之后于明朝初期劃歸東莞縣中堂區管轄。由于此地四周河網密布,同時岸邊耕地又以產麻為主,又改名為“麻涌鄉”。建國前夕麻涌歸東莞新四區所管。建國初至1952年劃入東莞縣第八區。1953年土改后,又劃為東莞縣第十八區,稱為麻涌區。1958年成立麻涌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東莞縣麻涌區。1986年,東莞縣設市之后,麻涌也隨之改鎮。
自然環境
麻涌鎮總面積91平方公里,全鎮人口11萬,其中戶籍人口7萬多,外來人口4.3萬,下轄1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這里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土地資源豐富,平原遼闊,有35公里長的海岸線。
交通通訊
◆公路鎮內公路網絡完善,通過中麻公路與107國道相聯;鎮內有三個高速路出入口,其中廣深珠高速一個,規劃建設的沿江高速兩個;已完工的東莞市西部快速干線從新沙港口經望牛墩、道滘,連接東莞市五環路,全長約16公里,控制寬度100米,屆時麻涌到東莞市區只需20分鐘的車程。
◆港口擁有獅子洋深水岸線7.4公里和可建1000噸以上泊位的內河岸線10.56公里。鎮域西南部的新沙港,是華南最大的內陸港口,碼頭水深可至12.5米,最大可停泊11萬噸級船舶,已建成10個泊位,包括3個集裝箱碼頭和7個散貨碼頭,年吞吐量已超過4000萬噸。港口配套有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部門,并擁有9萬平方米的保稅倉。港內的廣州港集團新沙汽車滾裝碼頭是華南第一座、全國第二座汽車專業碼頭,可靠泊6000車位的汽車滾裝船,15萬平方米的汽車堆場一次性可停放車輛1萬臺。規劃建設中的麻涌港區是虎門港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東江北支流作業區、麻涌河口作業區、新沙南作業區和淡水河作業區,規劃建設10個5萬噸級泊位和10個1萬噸級以下泊位,年吞吐量達6000萬噸,建成后麻涌將擁有超億噸吞吐量的大港。
◆機場麻涌地處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五大機場中心,沿廣深珠高速公路,五十公里內北有廣州機場,南有深圳機場;一百公里左右有珠海機場及香港新機場。
◆鐵路新沙港的貨運專線鐵路與廣州廈園站接軌,貫通全國各地。
◆輕鐵規劃中的珠三角城際輕軌途徑麻涌,并在麻涌設站,使麻涌的交通更方便快捷。
◆通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麻涌的通訊網絡不斷完善,程控電話、移動電話、信息網絡被普遍應用。目前全鎮固定電話用戶3.6萬戶,因特網用戶2千多戶,每百人移動電話擁有量超過35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