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銅缽盂社區 | 隸屬:銅盂鎮 |
區劃代碼:440513108002 | 代碼前6位:44051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粵D |
聯系電話:0754-8759522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辦公地址:新興路銅盂鎮人民政府西北側約120米 |
地名由來:
因村前有個土尾潭狀似缽盂,故名。
基本介紹:
銅缽盂社區位于潮陽區西面18公里處,東接勝前,西接溪西,南臨練江,北臨北港運河,是鎮政府所在地,F有人口5216人,支居兩委干部8人。轄區總面積2054.78畝,耕地面積647畝,以農為本,人民安居樂業。
社區內有“土尾潭”又稱靈潭,狀似缽盂,故稱銅缽盂。建寨于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聚落呈塊狀分布,有老寨、老鼎元、新鼎元、仁記、田心、圍仔、太華里、新寨、下尾、鐘慶門、仁隆等居落。建筑以潮汕傳統建筑“下山虎”“四點金”為主,并有多處潮汕式園林建筑,“四馬拖車”。
旅居上海富商眾多,素有“小上!敝Q。歷來民風純樸,人才輩出,有較深的文化底蘊,更有“文化鄉”之稱。改革開放
銅缽盂社區聯系電話:0754-87595224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廣東省鄉村振興局確定銅缽盂社區為2021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創建單位。
歷史沿革:
宋嘉熙年間(1236-1240),先祖蘇州府教諭郭帥正任滿在此立籍創寨,起名“銅缽盂村”;解放后改稱“紅豐公社”;1961年改稱“和中農業生產大隊”;1984年稱“和中鄉”;1986年改稱“銅缽盂村委會”;1988年改稱“銅缽盂管理區”;1999年稱“銅缽盂居委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銅缽盂社區附近有汕頭蓮花峰風景區、大峰風景區、潮陽靈山寺、潮陽蓮花峰摩崖石刻、姚氏大宗祠(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舊址)、海門蓮峰書院等旅游景點,有西臚烏酥楊梅、金玉三捻橄欖、潮陽姜薯、鴛鴦膏蟹、酥皮蟹盒、鱟馃等特產,有潮陽英歌、潮陽剪紙、潮陽笛套音樂、貴嶼雙忠信俗、潮陽英歌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