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武勝驛鎮 | 隸屬:永登縣 |
區劃代碼:620121103 | 代碼前6位:620121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A |
長途區號:0931 | 郵政編碼:730000 |
轄區面積:約469.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1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屯溝灣社區 | ~001 | 村莊 | 1984年成立武勝驛鎮人民政府武勝驛村,下設二三社居住屯溝灣,因周邊有蘭鐵水泥廠,永登建材廠,國營101廠,永登交通水泥廠,國營屯溝灣石英礦,故成立武…[詳細] |
武勝驛村 | ~201 | 鎮中心區 | 之前此地是供人們中途休息的驛站故而得名武勝驛村。…[詳細] |
富強堡村 | ~202 | 村莊 | 寓意人們富裕強大,故村民將伏羌堡村名改作富強堡。…[詳細] |
新民村 | ~203 | 村莊 | 1956年以前,因編制農用工具磨子,故命名為燒茅溝村,1983年改名為新民村至今。…[詳細] |
聶家灣村 | ~204 | 村莊 | 解放初屬鎮武區,后被成立為金嘴人民公社所轄,1983后成立了武勝驛鄉,聶家灣村至今。…[詳細] |
霍家灣村 | ~205 | 村莊 | 解放初屬鎮武區,后被成立為金嘴人民公社道順大隊所轄,1983后成立了武勝驛鎮霍家灣村至今。…[詳細] |
道順村 | ~206 | 村莊 | 解放初屬永登縣鎮武區管轄,1955年成立金嘴人民公社道順大隊管轄現在的霍家灣村總分為七個隊,1983年撤鄉建鎮,成立為武勝驛鎮道順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石門硯村 | ~207 | 村莊 | 解放初1953年為永登縣鎮武區管轄,1955年劃為大川鄉道順大隊,1958年為金嘴公社,1983年為武勝驛鎮石門峴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黑林村 | ~208 | 村莊 | 解放前隸屬永登縣鎮武區管轄,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屬金嘴人民公社管理,道順大隊九至十隊。1961年管理區改建公社屬金嘴公社東升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詳細] |
火家臺村 | ~209 | 村莊 | 解放前屬政武區,1956年撤區并鄉屬金嘴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金嘴公社,1984年撤社并鄉屬金嘴鄉,2004年合并為武勝驛鎮管轄至今。…[詳細] |
燒炭溝村 | ~210 | 村莊 | 燒炭溝村民委員會1957年為歸金嘴公社管轄,1984年撤社并鄉屬金嘴鄉,2004年撤鎮與武勝驛鄉合并為武勝驛鎮,改名為永登縣武勝驛鎮燒炭溝村民委員會民…[詳細] |
金嘴村 | ~211 | 村莊 | 金嘴村民委員會1957年為金嘴公社,984年撤社建鄉屬武勝驛鄉管轄后黑林村民委員會。2004年撤鄉與武勝驛鎮合并為武勝驛鎮,改名為永登縣武勝驛鎮金嘴村…[詳細] |
向陽村 | ~212 | 村莊 | 向陽屲原名香煙灣,清雍正年間,曾在此設香煙恭迎朝廷圣旨而名香煙灣,1983更名為向陽村同年設立村委會。…[詳細] |
兌角村 | ~213 | 村莊 | 兌角村民委員會,1957年為金嘴公社,兌角大隊。1983年為金嘴鄉兌角村,2004年合并為武勝驛鎮兌角村至今。…[詳細] |
蘭草村 | ~214 | 村莊 | 1950年屬永登縣,枝陽區第八鄉,后改為蘭草鄉,1958年-1983年屬金嘴公社蘭草大隊,1983年-2004年屬永登縣金嘴鄉蘭草村民委員會,2004…[詳細] |
馬荒村 | ~215 | 村莊 | 解放前,屬魯土祠衙門管轄,解放前初期,歸永登縣枝陽區,1956年歸金嘴公社蘭草村馬荒社。1958年成立金嘴公社蘭草大隊馬荒小隊,1960年組成馬荒大隊…[詳細] |
五段村 | ~216 | 村莊 | 1983年開始,人們議論把段改為端,是為了吉祥端正,所以改名為五端。…[詳細] |
長豐村 | ~217 | 村莊 | 1950年屬永登縣枝陽區第八鄉,后改稱旅順鄉,老鴉岑小隊。1958年-1983年屬永登縣金咀公社長豐大隊,1983年-2004年屬永登縣金咀鄉長豐村委…[詳細] |
旅順村 | ~218 | 村莊 | 1950年屬永登縣枝陽區第八鄉,后改稱旅順鄉,鄉政府在本村。1958年-1983年屬永登縣金咀公社大利大隊,1983年-2004年屬永登縣金咀鄉旅順村…[詳細] |
大利村 | ~219 | 村莊 | 1950年屬永登縣枝陽區第八鄉,后改為蘭草鄉;1958年-1983年屬永登縣金嘴公社大利大隊;1983年-2004年屬永登縣金嘴鄉大利村民委員會;20…[詳細] |
獎俊埠村 | ~220 | 村莊 | 本地名由連城魯土司賜名獎俊埠。解放初屬鎮武區,1953年8月實行鄉制屬金嘴鄉,1956年8月撤區建鄉,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缸子溝公社,1984年…[詳細] |
三莊村 | ~221 | 村莊 | 據查本村在清朝雍正年間這里開始有人定居,以放牧開荒種地為主,次后形成寬溝、干沙溝、陰屲莊、三個莊子為主的定居點,故名。…[詳細] |
缸子溝村 | ~222 | 村莊 | 解放前屬政武區,1953年8月實行鄉別屬金嘴鄉,1956年8月撤區并鄉仍屬金嘴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缸子溝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鄉,原屬金嘴…[詳細] |
石家灘村 | ~223 | 村莊 | 1951年曾屬小川鄉石家灘,1958年為缸子溝公社缸子溝大隊,1980年包產到戶更名為石家灘大隊,1983年建立鄉政府更名為金嘴鄉石家灘村委會.200…[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洪武五年(1372年),馮勝西征,在此大勝取名武勝,建堡設驛,稱武勝驛。由此得名。
馮勝(?—1395),明初大將。初名國勝,又名宗異。回族。安徽定遠人。馮文質次子。喜讀書,通兵法。元末農民紛紛起義,他與兄國用結寨自保,后歸附朱元璋義軍,從破滁州、和州,拔采石;取太平、鎮江、宜興、紹興、晉大元帥。兄卒,襲職,為親軍都指揮使…… 馮勝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武勝驛鎮地處永登西北部,陰境內有明代武勝驛站而得名,距永登縣城20公里,東連坪城鄉,西接民樂鄉,南和中堡鎮、通遠鄉為鄰,北與天祝藏族自治縣接壤,屬半干旱半濕潤的二陰山區,是河西走廊的東門戶。
2004年,全鎮共有23個行政村,112個社,7925戶,總人口38330人,少數民族2000余人,是一個漢、回、土、藏、蒙古、滿、維吾爾等多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全鎮總面積469.71平方公里。轄區內有馬荒、獎俊埠、三莊、缸子溝、石家灘5個村在1980乃內蘭州市批準為半農半牧區。轄區有天然林8039畝,退耕煥林4350畝,種草面積9959畝,發展林、牧前景廣闊。
武勝驛礦產資源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武勝驛鎮為2023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武勝驛鎮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高原夏菜)。
歷史沿革:
明洪武五年(1372年),馮勝西征,在此大勝取名武勝,建堡設驛,稱武勝驛,由莊浪衛管轄。
1951年,設武勝驛、金嘴2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86年,武勝驛鄉改鎮。
2004年,金嘴鄉并入武勝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