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城鎮 | 隸屬:永登縣 |
區劃代碼:620121101 | 代碼前6位:620121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A |
長途區號:0931 | 郵政編碼:730000 |
轄區面積:約337.7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4萬人 |
人口密度:約4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寧朔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原來城門北門額為“寧朔”,由于歷代兵燹和人為破壞,古跡被破壞。…[詳細] |
永安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寓意永遠安定平安無戰亂,故這里的人們將其命名為永安村這里為祈求太平安康之意。…[詳細] |
徐家磨村 | ~203 | 村莊 | 民國23年,由紅城區管轄;1938年紅城區改紅城鎮;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永登縣人民政府在紅城設區,名曰“三區”,轄永寧鄉(永安和寧朔兩村);19…[詳細] |
華家山村 | ~204 | 村莊 | 最早居住在此地的群眾以華姓為主,故而得名華山村。…[詳細] |
野泉村 | ~205 | 村莊 | 委會以駐地野狐城得名。解放前屬紅城鎮野泉保轄,1951年為紅城區野泉鄉,1957年成立野狐城高級社,1958年為紅城公社野泉大隊,1967年改為紅峰大…[詳細] |
下河村 | ~206 | 村莊 | 因在莊浪河下游,故而得名下河村。解放前屬紅城鎮野泉保下河甲,1951年稱紅城區野泉鄉下河行政村,1957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為紅城公社野泉大隊下河…[詳細] |
進化村 | ~207 | 村莊 | 因進化一位賢人在民國時期連任幾屆縣長,原名紅繆鷹改為進化村,其含義是讓這里的不斷的進歩和變化。…[詳細] |
鳳山村 | ~208 | 村莊 | 因境內有座鳳凰,故名。1950年,永登縣人民政府在紅城設區,1956年8月,紅城設鎮,屬紅城鎮管轄;1958年9月,成立紅城人民公社,屬紅城公社;19…[詳細] |
玉山村 | ~209 | 村莊 | 以境內玉山寺得名(該寺1958年被毀)。…[詳細] |
地名由來:
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在莊浪河西用紅土筑城,稱紅城子。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河東重建城堡,沿用舊名。民國設紅城鎮,解放初改紅城區。
基本介紹:
自然環境:紅城鎮位于永登縣城東南部,莊浪河下游兩岸,總土地面積50.67萬畝,耕地面積5.38萬畝,年均降雨量290毫米,年均氣溫7.2℃,全年無霜期146天,平均海拔1836米。
行政區劃:轄9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6898戶,鄉鎮總人口25927人,鄉鎮從業人員14526人。
六通情況:9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電話,5個村通公路,4個村通自來水,2個村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生: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56人,床位60張。有各類學校14所,教師394人,在校學生7003人。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0978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615公頃,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紅城鎮為2022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2019年1月,紅城鎮入選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文化旅游:
紅城山陜會館位于蘭州市永登縣紅城鎮寧朔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咸豐七年(1857年)增修。會館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480平方米,由戲樓、過廳、大殿組成,建筑面積約262平方米
把家坪遺址位于永登縣紅城鎮鳳山村小槽沙溝西南約1公里。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采集有泥質紅陶、夾砂紅陶、夾砂褐陶片,飾繩紋、刻劃紋;彩陶數量較少,花紋有折線紋和寬帶紋,器形有盆和
歷史沿革:
清時,屬莊浪衛、莊浪千戶所、平番縣、莊浪茶馬廳。
1950年初,設紅城區。
1956年8月,撤區改鎮。
1958年9月,改紅城公社。
1962年5月,分為紅城公社、鳳山公社和龍泉公社。
1964年12月,鳳山公社并人紅城公社。
1966年7月,更名永紅公社。
1970年3月,復更名紅城公社。
1983年6月,改紅城鄉。
1984年7月,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