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豐鎮 | 隸屬:民樂縣 |
區劃代碼:620722107 | 代碼前6位:62072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G |
長途區號:0936 | 郵政編碼:734000 |
轄區面積:約146.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225人 |
人口密度:約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炒面莊村 | ~200 | 村莊 | 炒面莊有面積廣闊的山旱地,豐厚的黑色土壤肥沃,特別適合油菜、青稞生長。過去由于貧困,人們以炒面為主食,故命名為炒面莊村。…[詳細] |
秦莊村 | ~201 | 村莊 | 以秦家姓氏命名為秦莊村。1949年屬洪水區管轄;1952年屬永固區管轄;1958年9月屬東方紅人民公社管轄;1958年12月屬民樂鎮公社管轄;1962…[詳細] |
張連莊村 | ~202 | 村莊 | 張連莊最早是從三堡鎮張連莊村搬遷而來,由于村上張姓、連姓居民居多,取名為張連莊村,延用至今。…[詳細] |
胡莊村 | ~203 | 村莊 | 胡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馬營墩村 | ~204 | 村莊 | 1921年,馬步茂的部隊在此安營扎寨,起名為馬營墩。…[詳細] |
邊莊村 | ~205 | 村莊 | 邊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雙莊村 | ~206 | 村莊 | 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大槐樹下遷來,有600多年歷史。以前有兩個村莊,張家莊和白家莊,古稱雙莊子,現稱雙莊村。…[詳細] |
渠灣村 | ~207 | 村莊 | 以村西引洪渠命名為渠灣村。1949年屬洪水區管轄;1952年屬永固區管轄;1958年9月屬東方紅人民公社管轄;1958年12月屬民樂鎮公社管轄,渠灣和…[詳細] |
永豐村 | ~208 | 鎮中心區 | 取永遠豐收之意而得名為永豐村。1949年屬洪水區管轄;1952年屬永固區管轄;1958年12月屬民樂鎮公社管轄,衛莊村、楊圈村、牛莊村、陳圈村,取名為…[詳細] |
楊家圈村 | ~209 | 村莊 | 由于該村原為楊姓人氏在此修圈放牧為生,人們習慣口稱為楊家圈。后形成村落,人們沿用舊稱謂,將該村取名為楊家圈村。…[詳細] |
何莊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何莊村地處祁連山腳下,全村約有70%以上的村民為何姓,故以何姓命名為何莊村。…[詳細] |
張家溝灣村 | ~211 | 村莊 | 由于該村張姓居民較多,地處河溝灣以姓氏和所處的地理位置取名張家溝灣村,沿用至今。…[詳細] |
玉帶村 | ~212 | 村莊 | 玉帶村地處祁連山北部,玉帶河流經村西,村名取名為玉帶村。…[詳細] |
鐵城村 | ~213 | 村莊 | 鐵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黑山村 | ~214 | 村莊 | 黑山村村民原由六壩鎮四壩村部分村民遷居于此定居,據縣志記載,清朝年間在四堡村附近有一城堡名叫“黑山堡”,遷居來的村民延用“黑山”而取名黑山村。…[詳細] |
冰溝村 | ~215 | 村莊 | 冰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由于南豐鄉位于縣境南部,寓南部豐收之意而得名。
基本介紹:
位于縣境南部,治所與縣城直線距離16公里。寓南部豐收之意而得名。鄉政府駐地衛家莊,海拔2590米。轄20個村民委員會,74個村民小組。5221戶,2059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2人,占總人口的1.52%。
全鄉地勢南高北低,縱坡很大,有大片地域是祁連山山地。屬寒冷濕潤區。氣象資料缺無觀測與記載。
境內地處童子壩流域,有資料表明,從明代至民國中期,此一地域一直屬山丹衛、山丹縣管轄。民國18年(1929年)歸屬東樂縣更名后的民樂縣管轄。
全鄉現價農林牧業總產值3735.05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621.57萬元,林業產值7.6
榮譽排行:
2020年3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南豐鎮為2019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歷史沿革:
清乾隆八年(1743年)隸屬山丹縣。
1929年屬民樂縣一區。
1949年10月屬洪水區。
1952年屬永固區。
設南豐鄉。
1956年設南豐鄉,1958年劃歸東方紅人民公社,1961年設南豐人民公社。
1983年改設南豐鄉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改設南豐鎮人民政府至今。
轄炒面莊、秦家莊、張連莊、馬營墩、雙莊、邊莊、胡家莊、永豐、何莊、張家溝灣、楊家圈、黑山、鐵城子、渠灣、玉帶口、冰溝臺、16個村委會。